沐浴露:配方技术、成分解析与市场展望
一、沐浴露概述
液态洁肤用品在清洁皮肤的同时兼具护肤作用,其中沐浴露作为重要的一员,是由表面活性剂和护肤成分为主要原料配制而成的液态洁身护肤品,主要用于淋浴。在我国,沐浴露市场经历了显著的发展历程。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流行并快速增长,2002 年全国沐浴露销量超过 20 亿元,年增长率超过 30%。如今,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着本土及跨国日化企业纷纷角逐。
二、沐浴露的品种分类
按功能宣称可分为清爽、清凉、滋润、美白、除菌等类型,在市场形象上呈现出中药护理、关爱全家健康、振奋精神、温和等多种特色。依据其配方所用主要活性剂的品种,沐浴露又可分为皂基型及表面活性剂型。对于市场上的浴露样品,可通过对产品理化指标及红外光谱的测定确定所属种类。不同种类的浴露,因主活性剂等成分差异,使用感觉大相径庭。皂基浴露容易冲洗干净,给人清爽之感,国内消费者尤其是男性大多偏爱此类型;而表面活性剂型浴露冲洗时较滑,滋润度较好,近年来这类浴露增长迅速。
(一)皂基型浴露
皂基型浴露以皂类即脂肪酸及碱剂为主要活性剂,通常会配合少量表面活性剂作为辅助活性剂,以增加粘度、改善肤感并降低对皮肤的刺激性。常用的脂肪酸有月桂酸(十二酸)、肉豆蔻酸(十四酸)、硬脂酸(十八酸)、油酸(十八烯酸)、椰子油酸等,碱剂则多以氢氧化钾、乙醇胺为主。不同脂肪酸与不同碱剂反应生成的皂,在清洁力、发泡力、溶解性、肤感及对皮肤的刺激性方面均存在差别。一般采用不同碳链长度的混合脂肪酸皂化,以获取最佳综合效果。并且,脂肪酸皂化需完全,同时游离碱含量要极少,因为碱对皮肤有较大刺激。辅助活性剂包括 α - 烯基磺酸盐、烷基磷酸盐、氨基酸类活性剂、咪唑啉衍生物、甜菜碱衍生物、氧化胺、烷醇酰胺、烷基葡萄糖苷等。
(二)表面活性剂类浴露
表面活性剂类浴露以合成的表面活性剂为主要活性剂(大多为阴离子型活性剂),并配合适量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此调节粘度、改善肤感及降低对皮肤的刺激性。常用的活性剂有脂肪醇硫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硫酸盐、α - 烯基磺酸盐、烷基磷酸盐、烷基磺化琥珀酸盐、氨基酸类活性剂、咪唑啉衍生物、甜菜碱衍生物、氧化胺、烷醇酰胺、烷基葡萄糖苷等。总体而言,皂基型浴露的配方设计难度较大,成本较高,生产工艺相对复杂,所以其市场零售价也相对较高。而表面活性剂型浴露因在成本、生产工艺等方面具备优势,对年轻及女性消费者有着与皂基型浴露不相上下的吸引力,得以快速发展,目前市场上约有 2/3 的浴露属于表面活性剂型。
三、沐浴露的配方依据
(一)主要成分构成
沐浴露主要成份涵盖主活性剂、辅助活性剂、肤感调节剂、保湿剂、粘度调节剂、pH 调节剂、珠光剂、香精、防腐剂、螯合剂、功能添加剂等。配方设计的核心在于选择最恰当的品种及用量,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筛选合适的活性剂、肤感调理剂及功能添加剂,而筛选的依据则是对相关性能的考察。
(二)考察指标体系
1、外观相关:包括色泽与粘度,这些指标影响着沐浴露的视觉感受与使用时的倾倒、涂抹便利性。
2、香气特性:独特而宜人的香气能够提升沐浴的愉悦感,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之一。
3、使用感觉:
发泡力与起泡速度:决定了沐浴露在使用时能否迅速产生丰富的泡沫,泡沫的丰富程度与细腻度对清洁效果与使用体验有重要影响。
冲洗感:如皂基型的清爽易冲洗与表面活性剂型的滑润冲洗感,是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能直观感受到的差异。
浴后肤感:包括皮肤的滋润度、清爽度、柔软度等,是衡量沐浴露品质的关键指标,直接关系到消费者是否会再次选择该产品。
4、安全性考量:不同原料对皮肤的刺激性差别显著。在设计配方时,需向原料生产商索取安全性相关资料(MSDS),以确定合适的添加量。就沐浴露而言,刺激性主要源于活性剂,且不同活性剂的刺激性差异较大。皮肤敷贴试验表明,活性剂的刺激性一般呈现阳离子活性剂>阴离子活性剂>两性离子活性剂≈非离子活性剂的规律。在浴露中用量较大的阴离子活性剂,其刺激性顺序为烷基硫酸盐>α - 烯基磺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硫酸盐;皂基型产品中,不同脂肪酸的刺激性大小为月桂酸>肉豆蔻酸>硬脂酸。实际配方设计时,常采用不同品种的活性剂复配,并针对性地添加聚合物或是富脂剂以降低活性剂的刺激性。
5、稳定性评估:确保沐浴露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如温度、光照等),其成分不会发生变质、分层、变色等现象,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与有效期。
这些性能指标的考察可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动物试验、足够样本数的志愿者试用打分及专业评估人员的评估等多种方式进行考评,以此筛选出最佳配方。对于与消费者购买及使用密切相关的指标,如使用感觉指标、包装设计、香气、粘度等,还应进行市场评测以确定实际效果。
(三)肤感调节剂与功能添加剂
1、肤感调节剂:其作用在于降低刺激性,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肤感需求。主要包括富脂剂、高分子聚合物、两性表面活性剂等。无论何种类型的沐浴露,均具有良好去污力,但使用后在清洗污垢的同时也会过度去除保持皮肤水份的皮脂。长期单纯使用仅有主、辅活性剂组成的低档浴露,会使皮肤出现皲裂、粗糙、失去弹性等问题,尤其是干性皮肤者。因此,浴露中需适当加入保护皮肤的富脂剂,防止皮脂被过度清洗,并少量覆盖于皮肤表面给皮肤以湿润。常用的富脂剂有脂肪酸、高级脂肪醇、羊毛脂等油脂类原料;甘油、聚乙二醇、丙二醇等保湿剂;磷脂、维生素、牛奶、芦荟提取物等。高分子聚合物对皮肤有良好的亲合力,可阻止清洁成份的过度脱脂并减少这些原料对皮肤的刺激,目前使用较多的有阳离子瓜尔胶、纤维素衍生物、淀粉衍生物等。两性表面活性剂是指同一个分子中既有带有阴电荷又带有阳电荷的表面活性剂,它们在酸性介质中呈阳离子性,在碱性介质中呈阴离子性。这类原料除了改善浴露肤感外,还能调节浴露粘度、发泡力,以及降低阴、阳离子活性剂的刺激性,因而在皂基及表面活性剂型沐浴露中广泛应用,常用的两性活性剂有烷基二甲基甜菜碱、羟乙基咪唑啉、烷基氧化胺等。
2、功能添加剂:不同性质的皮肤会面临不同的问题,不同消费者对浴露的需求也各异。干性皮肤渴望滋润,油性皮肤追求清爽;年轻人喜爱清凉感,妈妈关注孩子健康,年轻女性注重美白等。这些多样化的需求促使沐浴露细分出具有不同功能的产品,其来源便是各种功能添加剂。目前市场上浴露产品宣称主要有清爽/清凉、滋润、美白、除菌之分,例如清爽/清凉功能常添加芦荟精华、茶树提取物、野菊花萃取精华、薄荷等;滋润功能会采用银杏提取液、霍霍巴油、燕麦蛋白、牛奶蛋白、香桃树叶提取液、维他命 E、F、维他命原 B5 等;美白功能则可能添加维他命 B3、桑树提取液;除菌 / 健康功能常用迪保肤、玉洁新、金银花提取液、金合欢醇、春黄菊提取液等。
四、沐浴露配方设计的综合考量
配方设计要从外观、香气、使用感觉、功能宣称等多方面出发,综合权衡主活性剂、辅助活性剂、肤感调理剂、功能添加剂等的种类及用量,并兼顾各成份之间的配伍性能,进行全面充分的评估。此外,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对沐浴类产品的监管日益严格,产品必须符合国标中理化指标、卫生指标的要求。
在当前国内沐浴露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态势下,市场价格持续走低,成本成为必须重点考察的要素。生产厂商在推出新品时,也在积极探寻降低成本的途径,毕竟性价比始终是赢得市场的关键所在。由于沐浴露配方复杂,可供选择的原料品种繁多,各种活性剂、肤感调节剂、功能添加剂的价格差异悬殊,这也是导致市场上各生产厂商推出的产品销售价格相差 6 倍之多的重要根源。要打造一款理想的沐浴产品,既要与各原料生产商紧密协作、深入沟通,充分掌握原料性能,又要对设计出的配方在外观、理化指标、使用性能及成本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估,唯有如此,才能获得消费者的真正认可。各浴露生产商及原料供应商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各有所长,他们的成果为开发人员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参考配方可从专业书籍、杂志及原料供应商处获取,例如本刊与 Happi 杂志合作,将世界领先配方技术翻译后呈现给科研人员,如创刊 5 月号上就有二个表面活性剂型沐浴露的配方。
五、沐浴产品的展望
创新是技术进步的驱动力,差异性则是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鉴于沐浴露市场的快速增长与巨大潜力,各生产商会持续在功能与成本方面推陈出新。在功能拓展方面,新功能如香薰、活血、瘦身、药疗有望成为未来发展方向,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与个性化的需求;在成本控制上,原料价格下降、配方设计优化将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原料供应商也会不断推出具有新概念、新功能或是经过改良的新原料,为沐浴露产品创新提供物质基础。同时,政府职能部门可能会依据浴露市场的发展态势,适时更新国家标准,以保障沐浴露的品质更可靠、更符合消费者需求。所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必将促使未来的沐浴产品朝着更科学、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更精准地贴合我国消费者的需求偏好,为人们的沐浴体验带来更多的惊喜与提升。
全国服务热线
鲍远成 13816807620
覃青梅 13651785080
伍林秀 13636534559
电话:021-66016710
邮箱:baoyuancheng@126.com
公司:上海香飘防火板制造有限公司
地址: 上海市宝山区沪太路77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