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防锈保养:原因剖析与应对策略深度探讨
在医疗领域中,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行与妥善保养对于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医疗器械生锈问题一直是供应室工作人员面临的棘手难题。近年来,尽管医用除锈剂在供应室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和使用性能,但不得不承认,除锈工作仅仅是权宜之计,其效果短暂,器械极易再度生锈。故而,探寻如何有效避免生锈才是器械保养的核心与根本所在。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与细致入微的观察,以下将对有关医疗器械生锈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生锈措施。
一、器械生锈的原因
1、清洗不彻底:器械生锈最为主要的诱因之一便是清洗环节存在缺陷。当器械上残留有有机物时,这些有机物会附着在不锈钢表面,进而引发腐蚀现象。而后续的高温高压灭菌过程则如同催化剂一般,进一步加速了这种腐蚀作用。一旦器械表面遭受腐蚀,锈渍或锈斑便会随之形成,严重影响器械的外观与性能,甚至可能对医疗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构成威胁。
2、器械的损伤:大多数不锈钢器械表面覆盖有镀铬层,这一镀铬层赋予了器械耐腐蚀性和不锈性的优良特性。然而,倘若任何因素致使表面镀铬层遭到破坏,那么器械就仿佛失去了一层坚固的防护铠甲,变得极易生锈。例如,在器械的使用、运输、清洗或存放过程中,因碰撞、摩擦、不当操作等原因导致镀铬层受损,都可能为生锈埋下隐患。
3、含氯消毒剂的长期浸泡:在供应室的日常工作流程中,含氯消毒剂常被用于特殊污染器械的预消毒处理,其目的在于有效避免交叉污染的发生。但在实际操作场景中,工作人员往往为了确保预处理的安全性,倾向于采用较高的浓度并延长浸泡时间。殊不知,这种做法会对器械造成严重的腐蚀。尤其是对于那些表面已经存在损伤的器械而言,其生锈的机率更是显著增加,使得器械的使用寿命大打折扣,同时也增加了医疗成本和风险。
4、消毒灭菌过程中的不良水质:由于自来水管道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常年累积的污垢以及原始污染等情况,导致水中含有诸多对器械具有腐蚀性的物质,如氯、碘、硅等矿物质以及锈渣等。在消毒灭菌过程中,这些杂质会与器械表面发生化学反应,逐渐侵蚀器械,从而加速生锈进程,影响器械的性能和可靠性。
5、保养存放不当:器械的保养存放环节同样不容忽视。若器械长时间处于闲置状态且未进行适当的防锈处理,同时又被放置在较为潮湿的环境中,那么潮湿的空气会为生锈创造有利条件,导致器械生锈。这种因保养存放不善而引发的生锈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和规范操作来加以避免。
二、防止器械生锈的措施
1、尽早彻底地清洗:要实现彻底去除有机污染物的目标,首要任务是防止有机物干涸。在实际操作中,使用后的器械应及时回收,最佳的回收方式是采用保湿运送,例如使用湿毛巾覆盖器械。对于那些无法及时回收的器械,可以将其浸泡于纯净水或多酶清洗液中,若具备条件,还可采用保湿剂喷洒,以此有效避免有机污染物干涸。倘若器械干涸时间超过两小时,那么在清洗时应适当延长多酶清洗液的浸泡时间,以确保清洗效果。在机器清洗过程中,应尽可能将器械关节打开,对于污染严重且结构复杂的器械,建议先进行手工清洗,然后再进行机器清洗,特别需要注意对关节、齿缝、锁扣等容易残留有机物的部位进行仔细清洗,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有机物残留,从源头上降低生锈风险。
2、避免器械损伤:
回收分类环节:在器械回收分类过程中,应格外小心谨慎,避免不同材质、不同结构的器械相互碰撞、摩擦,因为这种不当接触极易造成器械表面出现刮痕等损伤。对于一些精密器械,更要避免使用超声机震荡清洗,以防因超声震荡而导致裂缝、变形等严重损伤,从而保护器械的完整性和性能。
手工清洗环节:在手工清洗器械时,务必杜绝使用钢丝刷等硬质清洗工具刷洗器械。这是因为硬质工具与器械表面的摩擦会对不锈钢表面造成极大的伤害,产生无可挽回的刮伤,这些刮伤部位会成为生锈的高发区域,显著增加器械生锈的机率。因此,应选用柔软、合适的清洗工具,轻柔地对待器械,确保清洗过程既有效又安全。
避免含氯消毒剂高浓度长时间浸泡器械: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很多医院所采用的全自动喷淋清洗机已经具备了高水平消毒处理能力。基于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已经没有必要再采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预处理。若采用人工清洗方式,也只需针对特殊感染症患者用过的器械进行预处理,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应尽可能严格控制在有效浓度和时间范围内进行处理,以此降低含氯消毒剂对器械的腐蚀作用,减少因消毒剂使用不当而引发的生锈问题。
改善清洗消毒环节中的水质:无论是手工清洗还是机器清洗,均宜采用软水处理方式。在清洗的最后一道程序,最好使用去离子水处理,这样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杂质和矿物质,减少对器械的腐蚀。如果器械当日未能处理完毕,应避免将其浸泡在自来水中,而应选择浸泡于纯净水中。此外,还需定期检查高压灭菌器蒸汽进水管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并定期更换过滤网,确保进入清洗消毒环节的水质符合要求,为器械提供一个相对纯净、无腐蚀性的清洗环境。
使用水溶性器械润滑油:防锈的关键核心在于有效阻绝空气(氧气)、湿气(水)与金属表面的接触。因此,在器械清洗干净后,应及时涂抹水溶性器械润滑油。这种润滑油能够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隔膜,如同为器械穿上了一层防护衣,从而达到防锈的目的。倘若器械长时间不用,在清洗干净后涂上润滑油并进行烘干处理,然后将其放置在干燥环境中保存,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确保其在需要时能够正常投入使用,保障医疗服务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医疗器械的保养重点在于防锈。只有对造成生锈的诸多因素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并在各个环节严格加以控制,从清洗、消毒、存放等全方位入手,才能妥善保管好医疗器械,确保其性能稳定、安全可靠,为医疗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推动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全国服务热线
鲍远成 13816807620
覃青梅 13651785080
伍林秀 13636534559
电话:021-66016710
邮箱:baoyuancheng@126.com
公司:上海香飘防火板制造有限公司
地址: 上海市宝山区沪太路77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