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药店盈利模式的演变之路
连锁药店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呈现出各异的盈利模式,这些模式的变迁深刻反映了行业环境与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
一、初创期至 2003 年前后:高利润率主导
此阶段连锁药店整体处于高利润率盈利模式。当时的显著特征是进销差价颇为可观,利润空间较大。绝大多数药品呈现相对的高毛利与低流量状态。由于政策准入壁垒的存在,药店处于垄断竞争格局,得以获取垄断利润。在那个时期,只要成功开设一家药店,盈利几乎是水到渠成之事,市场环境为药店提供了较为宽松且利润丰厚的发展空间。
二、1996 - 2001 年:规模扩张盈利
这一时期,药店盈利模式转为规模盈利。一方面,受益于政府的连锁扶持政策,许多药店借助原有国企的资金优势以及背后医药公司的资源背景,开启大规模的跑马圈地运动,迅速推进连锁化经营。通过形成较大的门店数量与销售规模来实现盈利。其主要盈利手段包括依靠连锁药店大规模采购来压低采购价格,同时凭借众多的门店数量,收取广告位、陈列位以及住店促销管理费等各类营业外收入。在此阶段,进销差价在盈利中所占比例开始逐渐减小,规模效应与多元化的收入来源成为盈利关键。
三、2002 - 2006 年:平价与多元盈利兴起
随着市场发展,平价大卖场引发的价格战促使盈利模式再次转变。以药品超市形式出现的连锁药店,以低价策略吸引大量客流。它们将平价作为竞争利器,通过大卖场丰富的品种来大幅度提升客单价,并且积极开展多元化销售,涉足非药类产品领域,同时收取住店促销费用等各种非营业利润。这一阶段,连锁药店民营化进程加速,行业开始真正的洗牌,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竞争更加激烈且多元化。
四、2006 - 2008 年:高毛利主推盛行
经历平价洗牌后,多数药店面临价格见底、盈利能力锐减的困境。尤其是那些用于吸引顾客的品牌产品和普药,因价格竞争基本无利可图,毛利甚至低到难以覆盖经营费用。于是,连锁药店纷纷转向高毛利主推盈利模式。其特点是以自营高毛利品种、自有品牌产品以及贴牌品种的出现为主要标志。通过大力推广这些高毛利产品来提升利润水平。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持续变化,主推高毛利模式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一方面,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以及新医改方案的实施,使得一些高毛利产品受到国家限价,社区卫生中心的零差率竞争也对其产生冲击。另一方面,高毛利产品往往以损害消费者利益为代价来实现盈利,容易引发消费者反感。而且过度推荐此类产品还会引起店员反感与信心丧失,进而降低消费者对药店的忠诚度。这些因素综合作用,预示着主推高毛利模式必将趋于理性并逐步走向终结,连锁药店盈利模式也将在新的政策与市场格局下,探索更为可持续与合理的发展方向。
全国服务热线
鲍远成 13816807620
覃青梅 13651785080
伍林秀 13636534559
电话:021-66016710
邮箱:baoyuancheng@126.com
公司:上海香飘防火板制造有限公司
地址: 上海市宝山区沪太路77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