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圆锯片磨损、使用寿命与各类影响因素关系剖析
日期: 2024-12-12 20:29
作者: admin
浏览:
合金圆锯片在众多加工领域广泛应用,其磨损情况与使用寿命和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深入探究这些因素对于优化锯片使用、提高加工效率和降低成本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
结合剂类型:
-
树脂结合剂金刚石砂轮:结合强度较弱,但自锐性良好,磨削时不易堵塞,能够实现较高的磨削效率,磨削力较小且磨削温度低。然而,其耐磨性欠佳,磨具损耗较大,不适用于重负荷磨削作业。例如在一些对精度要求较高但磨削负荷较轻的小型合金圆锯片的初次刃磨中,树脂结合剂砂轮可发挥其优势,快速去除余量且不易损伤锯片基体。
-
陶瓷结合剂金刚石砂轮:在耐磨性和结合能力方面优于树脂结合剂。其切削性能锋利,磨削效率可观,不易发热和堵塞,热膨胀量少,有助于精确控制磨削精度。不过,其磨削表面相对较粗糙,且制造成本较高。在对表面粗糙度要求不是极为苛刻,但对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有较高要求的合金圆锯片磨削中,陶瓷结合剂砂轮可在保证一定精度的同时实现较高的效率。
-
金属结合剂金刚石砂轮:具有高结合强度、良好的耐磨性和低磨损率,使用寿命长,磨削成本相对较低,能够承受较大的磨削负荷。但它的锐性较差,容易发生堵塞现象。在大型合金圆锯片的粗磨以及对耐磨性要求极高的场合,金属结合剂砂轮可凭借其长寿命和高负荷承受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
磨料粒度:磨料粒度对砂轮堵塞及切削量有着显著影响。粗砂粒与细砂粒相比,切入深度大,磨粒切刃磨损增大;反之,细砂粒砂轮则易于堵塞。例如在粗加工合金圆锯片时,可选用相对较粗的粒度快速去除余量,而在精加工阶段则需切换为细粒度砂轮以获得较好的表面质量。
-
砂轮硬度:砂轮硬度对堵塞影响较大。硬度高的砂轮导热系数高,不利于表面散热,但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及耐用度。在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合金圆锯片刃磨时,可适当选择硬度较高的砂轮,但需配合良好的冷却措施以避免过热损伤锯片。
-
砂轮浓度:砂轮浓度的选择是其重要特性之一,对磨削效率及加工成本有很大影响。浓度过低会影响磨削效率,而浓度过高则会导致磨粒易脱落。不同的磨削任务需要选择在最佳结合剂浓度范围内的砂轮,以实现效率与成本的平衡。
-
砂轮线速度:砂轮线速度的影响较为复杂。随着线速度增加,磨粒最大切深减少,同时切削次数及磨削热增加,但线速度越高磨削光洁度越光滑。一般合金圆锯片砂轮线速度在 28m/s 时可获得最佳磨削效果。例如在追求高精度表面质量的合金圆锯片磨削中,需精确控制砂轮线速度在合适范围内。
-
砂轮径向切入量:砂轮径向切入量越大,工件表面质量和精度越容易受到影响,砂轮容易产生圆弧及凹凸不平,导致刀具无法磨出刃带及良好角度。在刃磨合金圆锯片时,应严格控制径向切入量,以确保锯片的几何形状精度。
-
砂轮进给速度:为获得较好磨削效果,一般磨削速度每秒应控制在 0.5 - 6mm。当砂轮进给速度每秒大于 6mm 行程时,会造成砂轮堵塞,且砂轮在运动中可能被合金刮掉砂粒,严重影响刀具质量并造成砂轮浪费。在实际操作中,需根据锯片材质、砂轮特性等因素合理设定进给速度。
-
砂轮厚度宽度:由于合金硬度较高,一般不适宜使用过厚的砂轮,原则上厚宽控制在 5mm 内。前角砂轮视齿密疏厚度在 1.5mm 至 2.5mm,宽度在 2.5mm 至 4mm,否则可能影响退刀并形成不理想的刀面。后角砂轮视其齿疏密,厚度在 5mm,宽度在 3mm 及 5mm。合适的砂轮厚度和宽度有助于提高刃磨质量和效率。
-
砂轮直径:平面砂轮的直径需视合金厚度而定。对于 2mm 以下合金,一般砂轮直径在∮80mm;2.5mm - 3.5mm 厚合金,砂轮直径在∮100mm;3.5mm 以上合金厚度则适宜采用直径∮125mm 砂轮。前后角砂轮一般选用直径∮125mm。正确选择砂轮直径可确保砂轮与锯片的良好接触和磨削效果。
-
砂轮修整:现时金刚石砂轮一般出厂时未做动平衡,也极少修整。前角及后角砂轮在使用前,可用一块碳化硅砂轮放平,手抓金刚石砂轮在磨削面平稳状态下,轻轻走 8 字形即可修平,从而获得更好的磨削效果。定期修整砂轮可保持其良好的磨削性能。
-
磨削液特性与功能:磨削液具有滑润、冷却、去污、清洗、防锈等多种特性。它能够及时清洗表面磨削出来的金刚石粉及钨粉,提高磨削光洁度,防止烧刀现象的发生。在合金圆锯片磨削过程中,磨削液的这些功能对于保证锯片质量至关重要。
-
油基类磨削液:主要由矿物油类组成,适宜在磨削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使用。但其去污能力较差,无法及时清洗磨削表面,会导致大量金刚石及钨粉在砂轮与工件之间产生研磨,难以将刀具表面磨削光滑,成品后往往需要用大量人力或超声波清洗,因此不适宜用于合金圆锯片磨削。
-
水基磨削液:主要由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组成,适宜高效磨削。其中的无机盐在水中电离子带正负电荷,可在砂轮与工件表面形成吸附层,将砂轮空隙内污物及时冲洗冷却,价格低廉且效果极佳。在合金圆锯片磨削中,水基磨削液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
基体缺陷影响:当基体存在变形大、厚薄不一致、内孔公差大等先天性缺陷时,无论使用何种类型的设备进行磨削,都会产生磨削误差。基体变形大会导致二侧角产生偏差,基体内孔大则会使径跳产生偏差,基体厚薄不一致会对后角及刃前角都产生偏差。若这些累积工差过大,锯片的质量及精度将受到严重影响。例如在高精度的木材切割合金圆锯片生产中,基体的微小缺陷都可能导致锯片切割时出现偏摆、跳动等问题,影响切割质量和锯片寿命。
-
不同机型对比:
-
德国浮尔默类型:该类机型采用立式磨削,具有诸多优势。其全部采用液压无级运动,全部进给系统采用 V 型导轨及滚珠丝杆工作,磨头或大臂采用进刀缓进、退刀快退的方式,夹片油缸可调节中心,支片灵活可靠,拨齿准确定位,锯片定位中心牢固且能自动定中心,可任意角度调节,冷却冲洗合理,实现人机介面,磨削精度高,属于纯磨床的合理设计。在高端合金圆锯片的制造中,此类磨齿机能够满足高精度、高性能的磨削要求。
-
卧式机型(如台湾日本机型):采用机械传动,存在齿轮及机械间隙,燕尾滑动精度差,夹片平稳性能低,支片中心调整难度大,拔齿机构可靠性差,平面二侧及左右后角不在一个中心磨削,产生偏差大、角度难控制、机械磨损大,难以保证精度。在一些对精度要求不是特别高的一般性合金圆锯片生产中,此类卧式磨齿机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生产需求,但在精度和稳定性方面相对较弱。
-
焊接偏差影响:焊接时合金对中度偏差大,会影响磨削精度,造成一边磨头受压大,一边受压小,后角同样会产生类似偏差。焊接角度差等人为不可避免的因素,都会对磨削时的砂轮等因素产生不可回避的影响。例如在焊接过程中,若合金片与基体的焊接角度不准确,在磨削后角时就难以保证后角的一致性,从而影响锯片的切削性能和使用寿命。
-
砂轮质量与粒度宽度:选用砂轮磨合金片时,需注意砂轮粒度。粒度过粗会在磨削时产生砂轮痕迹,而选用粒度细的砂轮则易堵塞,磨削量少且易烧刀。砂轮直径及砂轮宽度厚度应根据合金长短宽窄或不同齿形和合金各个面的情况而定,并非一个后角或前角砂轮规格适用于所有齿形的磨削,必须有针对性地选用适合规格的砂轮。例如对于齿形复杂、合金片较厚的锯片,需要选择直径较大、厚度和宽度合适的砂轮,并搭配适宜的粒度,以确保各个齿面都能得到良好的磨削效果。
-
进给速度:合金锯片磨削的好坏与磨头进给速度密切相关。一般合金圆锯片进给速度 6 毫米 / 秒不能超速,即每分钟应在 20 齿内。若超于每分钟 20 齿,进给速度过大,会产生严重刀瘤或烧合金砂轮,产生凸凹面,从而影响磨齿精度,造成砂轮浪费。在实际磨削操作中,需根据锯片的材质、齿形等因素精确控制进给速度。
-
进给量:选用的砂轮粒度对进刀量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般砂轮建议选用 180# 至 240#,尽量选用 240# 至 280#,不建议选用 280# 至 320#,否则需要调整进给速度。合适的进给量可确保在不同粒度砂轮下都能实现良好的磨削效果,避免因进给量不当导致的砂轮堵塞、磨损过快或锯片烧伤等问题。
-
磨削中心重要性:所有锯片磨削应以基体为中心,而不是以刀口为中心。若平面磨削中心确定不准确,后角、前角即使使用加工中心也无法磨好一个锯片,在磨削三个流程中锯片中心不可忽略。在磨削侧角时,需细心观察合金厚度,因为厚度不同磨削中心会随之改变。不管合金厚度如何,磨侧面时砂轮中心线应与焊接位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否则会产生角度差,影响切削效果。例如在多齿合金圆锯片的磨削中,精确确定磨削中心可保证各个齿的几何形状和角度一致,提高锯片的整体切削性能。
-
拨齿机构作用:任何磨齿机的拨齿坐标准确性设计都涉及到制磨刀质量。在调机时,拨齿针压在齿面的合理位置且不要移动是极其关键的,退齿时,拨齿爪应灵活可靠。准确的拨齿动作可确保每个齿都能均匀地接受磨削,避免出现部分齿磨削过度或不足的情况,从而保证锯片的切削性能均匀性。
-
夹片机构稳定性:夹片机构牢固平稳可靠是磨刀质量的主要保障部位。在磨刀过程中,夹片机构不可有丝毫松动,否则磨齿偏差将严重失控。稳定的夹片机构能够确保锯片在磨削过程中保持固定的位置和姿态,避免因振动或位移导致的磨削误差。
-
磨削行程要求:不管磨削锯片的任何部位,磨头磨削行程都非常重要。一般要求砂轮超出工作 1 毫米或退出 1 毫米为宜,否则会对其它齿产生不良影响。合理的磨削行程可保证锯片各个部位都能得到充分且均匀的磨削,避免出现局部磨削过度或未磨削到的情况。
-
程序选择要点:磨刀设备一般有粗、精、研磨三个不同程序可供选择,应根据对产品的要求度进行选择。最后磨前角时建议使用精磨程序,以获得较好的前角表面质量和精度。不同的程序可针对锯片的不同磨削阶段进行优化,提高磨削效率和质量。
-
冷却液重要性:磨削液对磨齿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磨削时会产生大量钨钴、金刚砂轮粉,若不及时冲洗刀具表面及清洗砂轮气孔,会造成表面研磨,使刀具无法磨出光洁度,且没有足够冷却还会烧合金。在合金圆锯片磨削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冷却液并确保其充分供应是保证锯片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
正常磨损:
-
后刀刃磨损:发生在与切削毗邻的前刀面上,后面磨损时形成趋向于零度的棱面。这种磨损是在正常切削过程中,刀具与工件材料之间的摩擦、挤压等作用下逐渐产生的。
-
前刀面磨损:在前刀面离开主切削刃形成月牙洼,一般在切削较厚塑性材料时发生。由于塑性材料的切削变形较大,切屑与前刀面之间的摩擦力和压力集中,导致前刀面材料逐渐被磨损形成月牙洼形状。
-
前后刃同时磨损:这种磨损是由前刀面月牙洼与后刀面磨损棱面同时产生,通常在较为复杂的切削条件下出现,如切削材料硬度不均、切削参数不合理等情况。
-
非正常磨损:
-
刀具角度设计或制造工艺问题:不合理的刀具角度设计,如前角过小或过大、后角不合适等,会导致切削力分布不均、散热不良等问题,从而加速刀具磨损。制造工艺缺陷,如刃口加工粗糙、热处理不当等,也会降低刀具的耐磨性。
-
材料相关因素:材料的弹性、塑性、应力、动平衡等因素对刀具磨损有显著影响。例如,材料的弹性模量过大或过小,在切削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刀具受力过大或不稳定,增加磨损。动平衡不良会使锯片在旋转过程中产生振动,加剧刀具与工件之间的摩擦和磨损。合金的耐磨性不足则容易产生卷刃现象,基体刚性差会导致锯片在切削力作用下变形,影响刀具的正常切削和磨损情况。
-
磨削粗糙与硬度比:磨削粗糙的刀刃存在沟痕,会使刀具在切削过程中与工件的接触不均匀,增加局部磨损。合金硬度耐磨度与切削物硬度比小,意味着刀具在切削时容易被切削物磨损,例如在切削高硬度材料时,如果合金圆锯片的硬度不够,就会迅速磨损。
-
粘结磨损:在刀角度与切削板材摩擦产生高温的情况下,刀具与工件材料之间可能会发生粘结现象。当粘结点在切削过程中被撕裂时,会带走刀具表面的材料,导致磨损。这种情况在切削某些粘性较大的材料时较为常见。
-
扩散磨损:在高温切削时,合金元素与木材等切削材料中的化学物质可能会相互扩散,形成化学纯化层,使刀具的切削性能下降,从而加速磨损。例如在切削一些含有特殊化学成分的木材或复合材料时,扩散磨损可能会成为刀具磨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
相变磨损:合金与基体在温度变化或动态受压下可能引至材料相变,失去不稳定动态切削性能。相变后的材料硬度、韧性等性能发生改变,无法满足切削要求,导致刀具磨损加剧。这种情况在切削过程中温度波动较大或切削力不稳定时容易出现。
-
氧化磨损:空气中的氧与合金中的钴、钨、碳化钛等元素会发生氧化反应,形成氧化膜。在切削过程中,氧化膜可能会破裂、剥落,导致刀具材料损失,产生氧化磨损。特别是在高温、高湿或有强氧化剂存在的环境中,氧化磨损会更加严重。
-
其他磨损:切削过程中受到冲击时,若齿座力刚性不够,会产生弹性或塑性位移,导致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增加磨损。焊接时内应力过大以及机械因素,如机床振动、夹具松动等,也会对刀具磨损产生不利影响。
-
表面粗糙度与径跳影响:合金圆锯片表面粗糙度太大,径跳过大,会导致各合金刃带不能同时工作,部分刃带负荷太重,部分太轻。这种不均匀的负荷分布会使负荷重的刃带磨损加快,而负荷轻的刃带则不能充分发挥切削作用,进一步影响锯片的整体切削性能和磨损情况。
-
前角与散热影响:前角过小会影响各切削部分的散热,使刀具在切削过程中温度升高,加速磨损。每一合金前后角所磨不一致,会导致切削时部分合金金相组织在刃带中发生变化,影响刀具的硬度、韧性等性能,从而使磨损情况变得复杂和不均匀。
-
导热系数与散热:导热系数越小,刀具散热效果越差。在合金圆锯片干切削时,散热问题尤为突出,因为缺乏切削液的冷却作用,热量容易在刀具内部积聚,导致刀具温度升高,加速磨损,从而缩短使用寿命。因此,合理选用刀具几何参数,如适当增大前角以减少切削力和温度,是保证其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增大前角会使刀具强度下降,这就需要在强度和散热之间进行平衡。
-
基体材料与设计:基体材料尽量使用合金工具钢,这样能使基体在温度达到 300° 时不会轻易产生变形,且应力消除效果良好。齿座散热槽的设计应注重科学合理性,增强散热能力。刀口厚度与基体厚度需遵循特定系数关系,一般刀口厚度 - 系数 0.8 - 1 = 基体厚度,以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与强度。例如,在长时间连续切削作业中,优质的合金工具钢基体能够有效抵抗热变形,为锯片的稳定工作提供坚实基础,而合理的齿座散热槽设计可及时散发切削产生的热量,减少热量对锯片性能的负面影响。
-
合金配置与焊接:合金配置不能过小、过薄或过短,应根据锯片的具体用途和工作要求进行合理选择。焊接过程要严格把控焊接强度、温度、应力及工艺等关键环节。例如,在焊接高硬度合金片时,需采用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避免因焊接温度过高导致合金性能下降或产生过大的内应力,影响锯片的使用寿命。精准的焊接可确保合金与基体之间的牢固结合,使锯片在承受切削力时不易出现松动或脱落等问题。
-
磨刀工艺与相关要素:磨刀工艺的优化对于延长锯片寿命至关重要。这包括合理选择金刚砂轮材质及粒度,根据锯片的材质和磨损情况确定最佳的砂轮组合。设备刚性和设备精度要满足高精度磨刀的要求,避免因设备问题导致刃磨质量不佳。刃磨进给速度与进刀量需精确控制,在保证磨削效率的同时,避免因进给参数不当造成锯片烧伤、砂轮过度磨损或刃口质量差等问题。例如,采用高精度的磨齿机配合精细的刃磨参数,能够使锯片刃口保持锋利且几何形状准确,减少切削过程中的摩擦和磨损,从而延长锯片的使用寿命。只有综合考虑并优化这些因素,使刀具寿命达到一个合理数值,才能有效降低加工成本并提高使用寿命,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效率与成本的平衡,充分发挥合金圆锯片的性能优势,提高生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