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饲料与养殖环境的关键要素全解析
在肉鸡养殖过程中,饲料相关因素以及养殖环境中的光照、水质等条件对肉鸡的生长发育、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有着极为关键的影响。深入了解这些要素并进行科学管理,是实现肉鸡高效养殖的重要基础。
一、生长率
生长率是家禽业衡量活体性能和生产率的核心标准之一,与饲料利用率共同构成评价饲养方案的常用参数。由于众多因素均可对肉鸡生长产生作用,精准区分实际影响因素颇具挑战。就饲料而言,日粮中的能量、赖氨酸和蛋氨酸等水平需结合饲料总量综合考量。不过,实际经验表明,舍内环境对肉鸡性能的影响有时甚至超过饲喂方案的细微调整,育雏期舍温更是显著影响雏鸡生长性能。以下是影响生长率的关键要点:
1、早期生长的经济性:鸡早期维持需要低,此时需关注雏鸡生长率是否达标,早期生长高效且经济,为后期生长奠定基础。例如,在雏鸡出壳后的前几周,其体重基数小,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相对较少,此时若能提供适宜的饲料和环境条件,雏鸡可将更多的营养用于生长,实现快速增重,为整个养殖周期的生长效率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2、其他敏感参数:胸肉产量、免疫能力和饲料利用率等参数对环境变化更为敏感。如在高温环境下,鸡的免疫功能可能受到抑制,易感染疾病,进而影响生长速度和胸肉产量,同时饲料利用率也可能因鸡体应激反应而降低。
3、原种鸡生长率提升:原种鸡生长率每年呈 6 - 10 个百分点的增长趋势,这反映了遗传选育在肉鸡生长性能提升方面的持续作用,也促使养殖者不断调整饲养管理策略以适应这种变化。
4、遗传潜力与上市时间:若生长率的遗传潜力充分发挥,鸡达到上市体重的时间可提前一周,这不仅能提高养殖设施的周转效率,还能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5、体重增长规律:鸡每天的体重增长量随体重增加而增大,表明随着鸡的生长发育,其生长速度在一定阶段内呈加速态势,养殖过程中需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提供相应的营养和管理措施。
二、饲料利用率
饲料利用率是易测定且极为敏感的活体性能参数,受饲料养分水平、饲喂方案、环境因子和疾病状况等多种重要因素影响。鸡的能量和主要氨基酸摄入量直接关联饲料利用率,其他日粮养分影响相对较小。
1、饲料利用率与生产效率:饲料利用率是生产效率的直接体现,鸡若只吃料不生长,生产效率低下,成本高昂。例如,在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而能量不足时,鸡可能会将多余的蛋白质用于能量代谢,而非生长,导致饲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效率大打折扣。
2、疾病对饲料利用率的影响:疾病会使鸡体将养分用于抗体生成或防御机制强化,减少用于生长的养分量,降低生产效率,即使轻度肠炎也不例外。如鸡感染球虫病后,肠道受损,营养吸收功能下降,饲料转化率明显降低,生长速度减缓。
3、死亡率与饲料利用率:死亡率过高,尤其在生长期后期,会造成饲料利用率的巨大损失。因为在养殖后期,鸡的体重较大,消耗的饲料量多,若此时死亡率上升,前期投入的饲料成本无法通过出栏鸡的销售得到补偿,导致整体饲料利用率降低。
4、环境温度的作用:环境温度在肉鸡温度适中区外,会增加鸡体维持需要,使更多养分用于体温维持而非生长。例如在高温环境下,鸡的采食量减少,呼吸频率加快,能量消耗增加,用于生长的能量相对减少,饲料利用率降低;低温环境下,鸡需要消耗更多能量产热,同样影响饲料利用率。
5、鸡场管理与饲料浪费:鸡场管理水平影响饲料浪费量,进而影响饲料利用率。加强饲槽维修保养和校正,可防止饲料落入垫料。如饲槽设计不合理或安装高度不当,鸡在采食过程中容易将饲料刨出槽外,造成浪费,若不及时清理和改进,会持续降低饲料利用率。
三、光照方案
数十年来,人们为提升饲料利用率和生长率不断探索光照方案。尽管多种方案可改善效率,但因肉鸡舍设计缺陷,部分方案未被广泛采用。随着肉鸡遗传进展加快早期生长并引发代谢疾患,如腿疾、腹水症和猝死综合征,养殖者需调节肉鸡生长率以减少此类问题,光照法成为解决途径之一。目前已开发出三大类型光照方案:
1、16 小时明∶8 小时暗光照方案:此方案在肉鸡业应用广泛。一般从 3 日龄开始实施,到 35 或 42 日龄结束,具体时长取决于预期体重和生长限制程度。多数鸡场在 3 - 35 或 42 日龄间采用天然光照,之后采用 7 - 14 天连续光照(每天 23 小时光照)。例如在美国东南部,夏季天然光照约 16 小时,冬季约 12 小时,这种光照水平可根据季节自动调节采食量,降低死亡率,减少电力消耗。部分企业还会在暗期给予 1 - 2 次短暂光照,每次 1 - 2 小时,多在暗期初期和后期实施,以促进鸡的活动、饮水和吃食,减少胸部水泡症。
2、渐增光照方案:由荷兰萨斯卡彻温大学开发,可降低死亡率并使生长率达到或高于 23 小时光照水平。其原理是早期降低光照水平,使骨骼发育优先于肌肉生长,后期渐增光照促进合成代谢激素分泌,推动生长和肌肉增长。实施时,早期每天光照 6 - 8 小时,屠宰前 1 - 2 周增加到 23 小时。但该方案在南方传统侧面开放式鸡舍实施难度较大,随着全密闭肉鸡舍的推广,其应用逐渐增多。
3、间歇光照方案:肉鸡业和商品蛋鸡业为节约饲料对其深入研究。如 1 明∶2 暗方案及其类似方案虽能节约饲料,但因需频繁开灯关灯,且饲槽和饮水槽位不足易导致鸡吃垫料和搔抓等问题,未能广泛应用。在间歇光照暗期,鸡活动减少,维持需要降低,但因群体采食和饮水时间受限,易出现个体营养摄入不均衡,影响生长性能和健康状况。
光照方案一般从 3 日龄起让雏鸡适应环境并找到饲料和饮水后开始实施,在 3 - 35 或 42 日龄控制光照时长,之后根据需要调整。多数方案虽能减少代谢疾患,但会降低胸肉重量与体重比率,分割肉产量可降低 1%。目前众多企业致力于开发简单易行且能平衡代谢疾患、体重和饲料利用率的光照方案。
四、水质
(一)水源
水质对肉鸡健康和生产性能影响显著,主要指标为细菌含量和矿物质含量。许多鸡场采用井水,井水细菌污染可致供水管道细菌含量增加,加大疾病防控难度;矿物质污染会降低鸡性能、引发腹泻并损害设备,部分微量矿物质和农药还会在鸡肉和脂肪中积聚。细菌污染可通过实验室化验识别,采用氯制剂或恒定井水卫生措施可解决微生物污染问题,但矿物质污染纠正难度较大,去除井水中杂质成本高昂,多数鸡场难以承受。因此,改用城市自来水或另打新井成为避免井水问题的可选方法。评定水质时需考虑以下几点:
1、定期检查:每二至三年检查一次井水质量,且在不同季节检查,以揭示污染程度的季节性差异。例如,雨季时,井水可能因地表径流污染而矿物质含量升高,细菌滋生加快;旱季时,井水水位下降,某些矿物质浓度可能相对升高,影响水质稳定性。
2、指标检测:检查水中细菌含量、溶解矿物质。高钠、高硫酸盐和高细菌含量易致腹泻,高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会降低鸡生长率,高钙或低 pH 会损坏设备。如水中钠含量过高,会影响鸡的渗透压调节,导致肠道对水分吸收紊乱,引发腹泻,同时影响鸡的食欲和营养吸收,进而降低生长性能。
3、成本效益考量:可采用多种方法去除饮水污染,但需权衡收益与成本。如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中过量矿物质虽有效,但设备购置和运行成本高,需综合考虑鸡场规模、养殖效益等因素决定是否采用。
(二)饮水卫生
封闭式饮水器,尤其是乳头状饮水器的广泛应用,凸显了饮水卫生的重要性。多数鸡场在使用封闭式饮水器时,配合饮水消毒剂以减轻细菌污染、保持饮水系统清洁。常见开放式饮水系统易导致个体间疾病传播,尤其在水温加热到室温时,细菌污染加重。采用稀释氯制剂、柠檬酸或醋可抑制水中细菌增殖。一种成功的饮水卫生方案是从 21 日龄鸡群所有疫苗接种完成后直至上市,持续使用消毒剂,有效保障饮水安全,减少疾病传播风险,促进鸡群健康生长。
全国服务热线
鲍远成 13816807620
覃青梅 13651785080
伍林秀 13636534559
电话:021-66016710
邮箱:baoyuancheng@126.com
公司:上海香飘防火板制造有限公司
地址: 上海市宝山区沪太路77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