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基础知识全解析:种类、特性与施用要点
肥料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是作物生长的粮食,也是增产的关键物质基础。
一、肥料的定义与重要性
肥料是指凡施入土壤或通过其他途径能够为植物提供营养成分,或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为植物提供良好生活环境的物质。我国农谚 “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深刻地体现了肥料在农业中的地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化肥在粮食增产中的作用显著,平均增产效果达 50%,我国近年来土壤肥力监测结果表明,肥料对农产品产量的贡献率全国平均为 57.8%。中国能以占世界 7% 的耕地养活占世界 22% 的人口,肥料功不可没,一半的功劳当归于肥料的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在肥料施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肥,忽视微肥;重产量,轻质量;施用方法陈旧落后等。这些问题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后果,包括地力下降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肥料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且污染环境和地下水;成本高,效益低,农业收入增加缓慢甚至停滞不前;高产低质,影响农产品销售等。面对发展 “三高一优” 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形势,引导广大农村干部、农户更新观念,扭转 “三重三轻” 倾向,调整肥料结构,实施测、配、产、供、施一体化,已成为当前肥料工作的重点。
二、化学肥料分类及特点
化学肥料是用化学方法制造或开采矿石加工制成的肥料,也称无机肥料,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微肥、复合肥料等。其共同特点为成分单纯,养分含量高;肥效快,肥劲猛;某些肥料有酸碱反应;一般不含有机质,无改土培肥作用,且种类较多,性质和施用方法差异较大。
(一)氮肥
1、种类与性质:可分为铵态氮肥、硝态氮肥和酰胺态氮肥三大类。铵态氮肥包括氨水、碳铵、硫铵、氯化铵等;硝态氮肥有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钙等;酰胺态氮肥如尿素、石灰氮。
2、在土壤中的转化:不同种类氮肥转化特点各异。硫铵、碳铵和氯化铵中 NH4 + 的转化相似,部分被植物吸收,部分被土壤胶体吸附,还有部分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 NO3-。硫铵和氯化铵中阴离子在酸性土壤中分别生成硫酸和盐酸,增加土壤酸度;在石灰性土壤中生成硫酸钙和氯化钙,可能造成土壤板结或钙流失。水田中氯化铵硝化作用低于硫铵,且不会产生水稻黑根,肥效常高于硫铵。碳铵中的碳酸氢根离子除作碳素营养外,大部分解为 CO2 和 H2O,无残留,对土壤无不良影响。硝态氮肥如硝酸铵施入土壤后,NH4 + 和 NO3 - 均可被植物吸收,对土壤无不良影响,但 NH4 + 可被胶体吸附,NO3 - 易随水淋失,在还原条件下会发生反硝化作用脱氮。酰胺态氮肥如尿素施入土壤后,先以分子形式存在,植物根系不能直接大量吸收,后在脲酶作用下转化为碳酸铵,进而水解为碳酸氢铵和氢氧化铵,在石灰性和碱性土壤上氨挥发损失严重。尿素转化速度受土壤温度影响大,10℃时转化需 7 - 10 天,20℃时需 4 - 5 天,30℃时只需 2 天。
3、合理分配与施用:应根据土壤条件、作物氮素营养特点和肥料特性进行。土壤方面,中、低肥力地区重点分配氮肥,碱性土壤选酸性或生理酸性肥料,酸性土壤用碱性或生理碱性肥料,盐碱土不宜用氯化铵,尿素适用于各种土壤。铵态氮肥宜在水稻区深施于还原层,硝态氮肥施于旱地且雨量偏多地区或水稻区慎用。“早发田” 前轻后重、少量多次施肥,“晚发田” 注意前期发苗和后期防贪青倒伏。质地粘重土壤可一次多施,砂质土壤少量多次。作物上,优先分配给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考虑作物对氮素形态需求,如水稻宜用铵态氮肥,马铃薯用硫铵,大麻喜硝态氮,甜菜用硝酸钠,西红柿幼苗期喜铵态氮、结果期喜硝态氮,一般禾谷类作物硝态氮和铵态氮均可,叶菜类多喜硝态氮等,且不同生育时期施肥效果不同,如玉米重施穗肥,早稻蘖肥重、穗肥稳、粒肥补,果树重施腊肥。肥料特性上,铵态氮肥表施易挥发,宜基肥深施覆土;硝态氮肥移动性强,不宜基肥且水田不用;碳铵、氨水、尿素、硝铵一般不种肥,氯化铵不施于盐碱土、低洼地及忌氯作物,干旱地区宜用硝态氮肥,多雨地区或季节用铵态氮肥。此外,氮肥深施可减少氮素损失,提高利用率 20% - 30% 且延长肥效;与有机肥及磷、钾肥配合施用能均衡养分供应,提高氮肥利用率;使用氮肥增效剂可抑制铵态氮硝化作用,减少氮素损失,但使用时避免皮肤接触和吸入。
(二)磷肥
1、种类与性质:根据溶解度和作物吸收难易分为水溶性磷肥、弱酸溶性磷肥和难溶性磷肥。水溶性磷肥如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能溶于水;弱酸溶性磷肥或枸溶性磷肥如钙镁磷肥、钢渣磷肥、偏磷酸钙能溶于 2%柠檬酸或中性柠檬酸铵或微碱性柠檬酸铵;难溶性磷肥如磷矿粉、骨粉只能溶于强酸。过磷酸钙施入土壤后异成分溶解,形成磷酸一钙、磷酸和含水磷酸二钙饱和溶液,施肥点周围磷浓度高,磷酸向外扩散过程中与土壤中金属离子作用形成不同溶解度磷酸盐。在石灰性土壤中生成磷酸二钙、磷酸八钙和羟基磷灰石;酸性土壤中与铁、铝作用形成磷酸铁、铝沉淀并水解;弱酸性土壤中易被粘土矿物吸附固定;中性土壤中转化为 CaHPO4・2H2O 及溶解的 Ca (H2PO4) 2,对作物供磷最佳。过磷酸钙在土壤中移动性小,当年利用率 10% - 25%。钙镁磷肥可在作物根系及微生物分泌酸作用下溶解供作物吸收。磷矿粉在土壤中受化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因素作用逐渐分解转化,酸性条件下转化效果好,肥效较高。
2、合理分配与施用:是所有化学肥料中利用率最低的,当季作物一般仅利用 10% - 25%,因磷易被固定且移动性小。合理施用关键是减少磷固定,增加与根系接触面积。根据土壤条件,速效磷含量与磷肥肥效密切相关,一般速效磷(P2O5)在 10mg/kg - 20mg/kg 施磷肥增产,>25mg/kg 施磷肥无效,<10mg/kg 增产显著,蔬菜地磷临界范围较高。磷肥肥效还与 N:P2O5 有关,供磷水平低、N:P2O5 大时施用磷肥增产显著,反之效果小,氮磷供应水平高时增产不稳定,均低时需先提高施氮水平。土壤有机质含量>2.5%施用磷肥增产不显著,<2.5%有显著效果。弱酸溶性磷肥和难溶性磷肥分配在酸性土壤,水溶性磷肥用于中性及石灰性土壤。优先分配在瘠薄瘦田、旱田、冷浸田、新垦地、新平整土地及有机肥不足、酸性土壤或施氮肥量高的土壤。根据作物需磷特性和轮作换茬制度,喜磷作物如豆科作物、甘蔗、甜菜、油菜等优先分配磷肥,豆科作物等吸磷能力强可施难溶性磷肥,薯类吸收能力差施水溶性磷。水旱轮作 “旱重水轻”,旱地轮作优先施于需磷多、吸磷能力强的豆科作物,作物对磷营养特性相似时重点分配在越冬作物。根据肥料性质,水溶性磷肥适于多数作物和土壤,可作基肥、追肥和种肥集中施用;弱酸溶性磷肥和难溶性磷肥用于酸性土壤作基肥,施于吸磷能力强的喜磷作物,且其粉碎细度影响肥效,如磷矿粉细度 90%通过 100 目筛孔为宜,钙镁磷肥在不同土壤和作物上对细度要求不同。以种肥、基肥为主,根外追肥为辅,作物磷素营养临界期多在早期,如水稻、小麦三叶期,棉花二至三叶期,玉米五叶期,施足种肥可满足此时期需求,否则减产至少 15%。生长旺期利用基肥磷,条件允许时三分之一作种肥,三分之二作基肥,磷肥不足时先作种肥。后期多数作物前期磷素满足后对磷反应差,但棉花结铃开花期、大豆结荚开花期、甘薯块根膨大期需磷多,可根外追肥,单子叶植物和果树喷施浓度 1% - 3%,双子叶植物 0.5% - 1%。磷肥深施、集中施用可减少与土壤接触面积,增加与根系接触机会,提高利用率。氮、磷肥配合施用,保持一定氮磷比例,作物才能高产。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有机肥料可保护水溶性磷,减少固定,其分解产生的有机酸可络合金属离子,防止磷固定并利于弱酸溶性和难溶性磷肥溶解,还可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磷肥后效长,当年利用率低但大部分磷残留土壤,连续施用几年后可隔 2 - 3 年再施,利用后效满足作物需求。
(三)钾肥
1、种类与性质:常用钾肥有硫酸钾、氯化钾和草木灰等。草木灰是植物残体燃烧后的灰,成分复杂,含钾、钙多,磷次之,钾主要以碳酸钾形式存在,约 90%可溶于水,是速效性钾肥,水溶液呈碱性,因燃烧温度不同颜色和钾有效性有差异,低温燃烧的黑灰色草木灰肥效高。
2、在土壤中的转化:硫酸钾和氯化钾施入土壤后,钾呈离子状态,部分被植物吸收,部分被胶体吸附。在中性和石灰性土壤中代换出 Ca2+,分别生成 CaSO4 和 CaCl2,CaSO4 微溶,CaCl2 易溶,长期施用可能导致土壤板结或水溶性盐含量增加,应配合有机肥。在酸性土壤中代换出 H+,生成 H2SO4 和 HCl,增加酸度,需配合石灰和有机肥。
3、合理分配与施用:肥效取决于土壤性质、作物种类、肥料配合、气候条件等。土壤条件方面,土壤速效钾水平是关键因素,如辽宁省速效钾(K)90mg/kg(折合 K2O108mg/kg)为土壤钾素丰缺临界值,<90mg/kg 施钾肥效果显著,91mg/kg - 150mg/kg 效果不稳定,>150mg/kg 无效,且判断钾供应水平需同时考虑缓效钾贮量。土壤机械组成越细含钾量越高,质地粗的砂质土壤施用钾肥效果比粘土好,优先分配在缺钾砂质土壤。土壤通气性影响植物根系呼吸作用进而影响钾吸收。作物条件方面,含糖类多的作物如马铃薯、甘薯、甘蔗等需钾量大,对钾肥反应好,应多施钾肥,豆科作物和油料作物施用钾肥也有增产效果,缺钾土壤上钾肥对多种作物有效,钾丰富土壤中喜钾作物肥效好。肥料性质方面,硫酸钾基肥、追肥、种肥和根外追肥均可,适用于各种土壤和作物,尤其喜钾忌氯和十字花科喜硫作物;氯化钾不能种肥,适用于麻类、棉花等纤维作物,水田可防水稻黑根,忌氯作物和排水不良低洼地、盐碱地不用。草木灰作基肥、追肥和盖种肥,基肥沟施或穴施,追肥叶面撒施可减轻病虫害,盖种肥利于水稻、蔬菜育苗,根外追肥浓度因作物而异,不能与铵态氮肥、腐熟有机肥混合施用。钾肥与氮、磷肥配合施用,作物对 N、P、K 有一定需求比例,氮磷不足时单施钾肥效果不明显,N、P、K 交互效应可促进钾吸收,提高钾肥利用率。钾肥施用技术上,应深施、集中施,减少晶格固定和与土壤接触面积,提高利用率;早施,多数作物钾素营养临界期在生育早期,吸钾前期猛后期少,如禾谷类作物分蘖 - 拨节期需钾量大,棉花现蕾 - 成铃阶段需钾最多,蔬菜茄果类花蕾期、萝卜肉质根膨大期需钾量最大,多年生果树依其特点选施肥时期,砂质土壤分次施用,粘土可一次基肥施用或加大用量;施用量根据土壤有效钾含量、作物需钾量和营养元素平衡确定,一般玉米每亩施氧化钾 6kg - 9kg,水稻 5kg - 8kg,喜钾作物可适量增加。
三、微量元素肥料
微量元素肥料含有 B、Mn、Mo、Zn、Cu、Fe 等微量元素。近年来农业生产中微量元素缺乏严重,许多作物出现缺素症,施用微肥有明显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
(一)硼肥
1、种类与性质:常用硼肥有硼砂、硼酸、含硼过磷酸钙、硼镁肥等,硼酸和硼砂较常用。
2、施用要点:作物种类不同对硼需求不同,我国缺硼明显作物有油菜、甜菜、棉花等,需硼中等作物有玉米、谷子等,优先施硼肥于缺硼量大作物。土壤水溶性硼含量决定是否施硼,低于 0.3mg/kg 严重缺硼,低于 0.5mg/kg 缺硼,施硼有显著增产效果,优先分配于低硼土壤,严重缺硼基肥,轻度缺硼根外追肥。硼肥可作基肥、追肥和种肥,基肥与 P、N 肥配合或单独施用,每 667m2 施 0.25kg - 0.5kg 硼酸或硼砂且均匀,防止中毒;追肥根外喷施 0.1% - 0.2% 硼砂或硼酸溶液,每 667m2 用量 50kg - 75kg,苗期和营养生长转生殖生长时各喷一次;种肥浸种用 0.01% - 0.1% 硼酸或硼砂溶液浸 6 - 12 小时阴干播种,谷类和蔬菜用 0.01% - 0.03% 溶液,水稻用 0.1% 溶液,拌种每千克种子用硼砂或硼酸 0.2g - 0.5g。
(二)锌肥
1、种类与性质:常用硫酸锌、氯化锌、碳酸锌、螯合态锌、氧化锌等。
2、施用要点:对锌敏感作物有玉米、水稻、甜菜等,在这些作物上施锌肥效果好。土壤有效锌含量与锌肥肥效密切相关,小于 0.5mg/kg 时小麦、玉米、水稻等施锌肥增产显著,0.5mg/kg - 1.0mg/kg 时在石灰性土壤和高产田仍有增产和改善品质效果。锌肥可作基肥、追肥和种肥,难溶性锌肥作基肥,每 667m2 施 1 - 2kg 硫酸锌,可与生理酸性肥料混合,轻度缺锌隔 1 - 2 年施,中度缺锌隔年或次年减量施;追肥根外喷施,一般作物浓度 0.02% - 0.1% 硫酸锌溶液,玉米、水稻用 0.1% - 0.5% 浓度,水稻分蘖、孕穗、开花期各喷一次 0.2% 浓度溶液,果树萌前一个月喷施 5%硫酸锌,萌发后用 3% - 4%浓度涂刷一年生枝条 2 - 3 次或初夏喷施 0.2% 浓度溶液;种肥浸种用 0.02% - 0.1% 浓度浸 12 小时阴干播种,拌种每千克种子用 2g - 6g 硫酸锌,玉米用 2g - 4g,氧化锌可作水稻沾秧根,每 667m2 用量 200g 配成 1%悬浊液。有效磷含量高的土壤易诱发性缺锌,施用磷肥时要注意锌肥供应。
(三)锰肥
1、种类与性质:常用硫酸锰、氯化锰等。
2、施用要点:对锰敏感作物有豆科作物、小麦、马铃薯等,其次是大麦、甜菜等,对锰不敏感作物有玉米、黑麦等。以活性锰含量诊断土壤供锰能力,小于 50mg/kg 为极低水平,50mg/kg - 100mg/kg 为低,100mg/kg - 200mg/kg 为中等,200mg/kg - 300mg/kg 为丰富,大于 300mg/kg 为很丰富,缺锰土壤施锰肥一般作物有增产效果。生产上常用硫酸锰,作根外追肥浓度 0.05% - 0.1%,果树用 0.3% - 0.4%,豆科作物 0.03%,水稻 0.1%;拌种禾本科作物每千克种子用 4 克硫酸锰,豆科作物 8g - 12g,甜菜 16g;作土壤种肥用量 2kg/667m2 - 4kg/667m2,效果与拌种相当。
(四)铁肥
1、种类与性质:生产上常用铁肥有硫酸亚铁等。
2、施用要点:对铁敏感作物有大豆、高粱、甜菜、菠菜、西红柿、苹果等,果树缺铁较为普遍,南方某些酸性花卉在北方莳养时也常缺铁。生产上多采用根外追肥,喷施浓度为 0.2% - 1%。果树多在萌芽前喷施 0.75% - 1% 的硫酸亚铁或在见黄叶后连喷 3 次 0.5% 硫酸亚铁加 0.5% 尿素。也可把硫酸亚铁与有机肥按 1:10 - 20 比例混合后施到果树下,每株 50kg,肥效可达一年,使 70% 缺铁症复绿。高压注射法也是果树有效施铁方法,即将 0.3% - 0.5% 的硫酸亚铁溶液直接注射到树干木质部内,再随液流运输到需要部位。单独喷施铁肥对果树缺铁黄化效果不良,若在铁肥溶液中加配尿素和柠檬酸,则效果良好,溶液配制方法是:先在 50kg 水中加入 25g 柠檬酸,溶解后加入 125g 硫酸亚铁,待硫酸亚铁溶解后再加入 50g 尿素,即配成 0.25%硫酸亚铁+0.05% 柠檬酸+0.1% 尿素的复合铁肥。
(五)钼肥
1、种类与性质:常用钼酸铵、钼酸钠、三氧化钼、钼渣、含钼玻璃肥料等。
2、施用要点:缺钼多的是豆科作物,苜蓿最突出,此外油菜、花椰菜、玉米、高粱、谷子、棉花、甜菜对钼肥也有良好反应。钼肥施用效果与土壤中钼含量、形态及分布区域有关,我国土壤钼含量及肥效分为三区,北方土壤钼肥显著区需施钼肥作物为大豆、花生,南方土壤钼肥显著区需施钼肥作物为豆科绿肥、花生、大豆、柑橘等,钼肥有效区需施钼肥作物为豆科绿肥、花生、大豆等,钼肥可能有效区施用情况需进一步试验研究。钼肥多用做种肥(拌种、浸种)和根外追肥。拌种时,每千克种子用钼酸铵 2g - 6g,先用热水溶解,再用冷水稀释成 2% - 3%的溶液,用喷雾器喷在种子上,边喷边拌,拌好后将种子阴干,即可播种。浸种时,可用 0.05% - 0.1% 浓度的钼酸铵溶液浸泡种子 12 小时。叶面喷肥一般用于叶面积较大的作物,在苗期和蕾期用 0.01% - 0.1% 钼酸铵溶液,喷 1 - 2 次,每 667m2 每次喷液 50kg。
(六)铜肥
1、种类与性质:常见铜肥有硫酸铜、炼铜矿渣、螯合态铜和氧化铜。
2、施用要点:作物种类不同对铜反应不同,需铜较多作物有小麦、洋葱、菠菜、苜蓿、向日葵、胡萝卜、大麦、燕麦;需铜中等作物有甜菜、亚麻、黄瓜、萝卜、西红柿等;需铜较少作物有豆类、牧草、油菜等,果树中的苹果、桃、草莓等也有缺铜报道。我国土壤铜含量较丰富,一般在 1mg/kg 以上,但华中丘陵区发育在红砂岩上的红壤、江苏徐淮地区砂质黄潮土、西北地区风砂土及黄绵土中有效铜含量较低,施用铜肥有较好效果。铜肥可用做基肥、追肥及种子处理等。做基肥每 667m2 用量为 1kg - 1.5kg 硫酸铜,因有效期长,为防铜毒害,每 3 - 5 年施用一次。追肥通常以根外追肥为主,喷施浓度为 0.02% - 0.04%,果树用 0.2% - 0.4%,并加配硫酸铜用量 10% - 20% 的熟石灰,以防药害。硫酸铜拌种用量为 0.3g - 0.6g/kg 种子,浸种浓度为 0.01% - 0.05% 的硫酸铜溶液。
(七)施用微量元素肥料的注意事项
1、施用量及浓度把控:作物对微量元素需求少,从适量到过量范围窄,要防止微肥用量过大。土壤施用时需均匀,浓度适宜,否则会引起植物中毒,污染土壤与环境,甚至进入食物链,危害人畜健康。
2、改善土壤环境条件:微量元素缺乏常因有效性低而非含量低,可通过调节土壤酸碱度、氧化还原性、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土壤含水量等条件,改善土壤微量元素营养状况。
3、与大量元素肥料配合施用:微量元素与 N、P、K 等营养元素同等重要且不可替代,只有满足植物对大量元素需求后,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才能充分发挥肥效,实现增产。
四、复合肥料
1、概念:一种化学肥料中同时含有 N、P、K 等主要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的肥料,称为复合肥料。含两种主要营养元素叫二元复合肥料,含三种叫三元复合肥料,含三种以上叫多元复合肥料。习惯用 N - P2O5 - K2O 相应百分含量表示成分,如某种复合肥料含 N10%,含 P2O520%,含 K2O10%,则表示为 10 - 20 - 10,有的在 K2O 含量数后标有 S,如 12 - 24 - 12 (S),表示含 K2SO4。按制造工艺可分为化成复合肥料(如磷酸二氢钾,通过化学方法制成)、配成复合肥(采用两种或多种单质肥料在化肥生产厂家经加工工艺重新造粒而成,加工中有部分化学反应,复混肥多为此类)和混成复合肥料(几种肥料机械混合制成,加工中无化学反应,如氯磷铵由氯化铵和磷酸铵混合而成)。
2、特点:
优点:有效成分高,养分种类多;副成分少,对土壤不良影响小;生产成本低;物理性状好。
缺点:养分比例固定,难满足各种土壤和作物不同需求,常需单质肥料补充调节;难以满足施肥技术要求,因各种养分在土壤中运动规律及施肥技术要求不同,如氮肥移动性大,P、K 肥移动性小,而后效却是磷、钾肥长,复合肥料将各种养分同时施于同一位置、同一时期,难符合作物某时期养分需求,需摸清各地土壤情况和作物生长特点、需肥规律,选用适宜复合肥料。
3、主要种类、性质和施用:
磷酸铵:简称磷铵,用氨中和磷酸制成,因中和程度不同有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和磷酸三铵。含 N14% - 18%,含 P2O546% - 50%,纯净为灰白色,因杂质呈深灰色。易溶于水,有吸湿性,常加防湿剂制成颗粒状。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土壤,尤其需磷多的作物和缺磷土壤。施用先考虑磷用量,不足氮用单质氮肥补充,可作基肥、追肥和种肥。基肥和追肥每 667m2 以 10 - 15 公斤为宜,沟施或穴施;种肥每 667m2 以 2 - 3 公斤为宜,且不与种子直接接触,防止影响发芽和烧苗。果树成树基肥每株 2.5 公斤为宜,追肥可根外喷施,浓度 0.5% - 1%。不能与草木灰、石灰等碱性物质混合施用或贮存,酸性土壤施石灰后需隔 4 - 5 天才能施磷铵,以免氮挥发和磷有效性降低。
氨化过磷酸钙:为清除过磷酸钙游离酸不良影响,通入一定量氨制成,主要成分有 NH4H2PO4、CaHPO4 和 (NH4) 2SO4,含 N2% - 3%,P2O513% - 15%。干燥、疏松,能溶于水(磷为弱酸溶性),无游离酸,无腐蚀性,吸湿性和结块性弱,物理性状好,性质稳定。肥效稍好于过磷酸钙,适合各类作物,酸性土壤施用效果最佳,不得与碱性物质混合,以防氨挥发和磷退化,因含氮量低,需配施其他氮肥,施用方法同过磷酸钙。
磷酸二氢钾:高浓度磷钾二元复合肥,纯品白色或灰白色结晶,养分为 0 - 52 - 34,吸湿性小,物理性状好,易溶于水,水溶液 pH3 - 4,价格昂贵。适作浸种、拌种与根外追肥。浸种浓度 0.2%,时间 12 小时,每 100kg 溶液浸大豆 30kg,小麦 50kg。拌种用 1%浓度喷施,当天拌种下地。喷施浓度 0.2% - 0.5%,每 667m2 用量 50kg - 75kg 液,选晴天下午,以叶面喷施不滴地为度。小麦拔节孕穗期、棉花开花前后,连续喷施三次。果树果实膨大至着色期喷施 0.5% 磷酸二氢钾溶液,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硝酸钾:俗称火硝,由硝酸钠和氯化钾溶解后重结晶或从硝土中提取制成,分子式为 KNO3。含 N13%,含 K2O46%。纯净白色结晶,粗制品略带黄色,有吸湿性,易溶于水,化学中性,生理中性肥料。高温易爆炸,贮运、施用时注意安全。适作旱地追肥,用量 5㎏/667m2 - 10㎏/667m2,对马铃薯、烟草、甜菜、葡萄、甘薯等喜钾忌氯作物肥效好,豆科作物反应也不错,用于其他作物需配合单质氮肥提高肥效。也可根外追肥,适宜浓度 0.6% - 1%。干旱地区可与有机肥混合作基肥施用,用量约 10㎏/667m2。因 N∶K2O 为 1∶3.5,含钾量高,肥料计算以含钾量为依据,氮不足用单质氮肥补充。
尿素磷铵:组成为 CO (NH2) 2・(NH4) 2HPO4,由尿素加磷铵制成。养分含量可有 37 - 17 - 0、29 - 29 - 0、25 - 25 - 0 等,是高浓度氮、磷复合肥,N、P 养分水溶性,N∶P2O5 为 1∶1 或 2∶1,易被作物吸收利用。适用于各类型土壤和各种作物,肥效优于等氮、磷量单质肥料,施用方法与磷酸铵相同。
铵磷钾肥:由硫铵、硫酸钾和磷酸盐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三元复合肥料,或由磷酸铵加钾盐制成。养分比例分别为 12 - 24 - 12、10 - 20 - 15、10 - 30 - 10 等。磷比例较大,可适当配合单质氮、钾肥调整比例,更好发挥肥效。是高浓度复合肥料,与硝酸钾常作烟草地区专用肥。
除上述外,我国还有很多复合(混)肥料种类,各地应依不同土壤、气候、作物及生产条件,选用合适复合肥料。
全国服务热线
鲍远成 13816807620
覃青梅 13651785080
伍林秀 13636534559
电话:021-66016710
邮箱:baoyuancheng@126.com
公司:上海香飘防火板制造有限公司
地址: 上海市宝山区沪太路77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