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极为广泛,然而农药残留问题却对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因此,深入了解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以及有效的去除手段显得至关重要。
农药残留检测卡主要应用于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毒的检测。其检测原理基于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能够抑制生物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以天迈生物生产的农药残留检测卡为例,其在实际使用中较为便捷有效。具体操作时,当样品中含有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时,会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后续的显色反应,通过观察显色变化可初步判断农药残留情况。
-
酶联免疫法:此方法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可逆性结合反应为基础,通常采用试剂盒进行检测。它具有诸多显著优点,如专一性强,能够精准地针对特定农药进行检测;灵敏度高,可检测出极低浓度的农药残留;检测快速,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出结果;操作相对简单,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由于农药种类繁多,抗体制备难度较大,目前仅能针对约 50 种左右的农药进行检测。在无法确定样本中农药残留种类时,检测具有盲目性。而且,抗体依赖国外进口,这不仅增加了检测成本,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国内的广泛应用,使得酶联免疫法的应用范围受到较大约束。
-
色谱快速检测法:色谱快速检测法是利用不同物质在色谱柱中的分离特性以及检测器对特定物质的响应来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它能够对多种农药同时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但该方法需要专业的色谱仪器设备,操作要求较高,检测成本也相对昂贵,一般适用于实验室环境或专业检测机构对农药残留进行精确分析。
拟除虫菊酯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农业及家用杀虫剂的合成杀虫剂。自 2007 年我国全面禁用高毒有机磷农药后,菊酯类农药作为其替代品成为农药发展的主流趋势。尽管菊酯类农药相对有机磷农药属于低毒农药,但其为神经毒物,具有拟雌激素活性、生殖内分泌毒性,对免疫、心血管系统等多方面均能造成危害。在环境中大量使用菊酯类农药会导致严重污染,破坏生态平衡,进而威胁人类健康。尤其是茶叶、谷物、水果、蔬菜等食品中残留的低浓度菊酯类农药进入人体后引发的慢性和亚慢性毒性问题不容小觑。例如,氯菊酯对蜜蜂等有益昆虫以及水生生物具有较高毒性,且在有机体中易于富集,甚至能导致小鼠肝肾肿瘤。长期饮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超标的茶水,人体易中毒,还存在致癌隐患。
农药残留快速测试仪主要针对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进行检测。其核心原理是基于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在检测过程中,首先将样品与乙酰胆碱酯酶进行接触反应,若样品中含有农药残留,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会被抑制。随后,通过测定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被抑制的程度,并依据样品与乙酰胆碱酯酶作用后的显色反应来判断农药残留情况。具体的显色反应过程为:胆碱酯酶(白色)与靛酚乙酸酯(红色)反应生成乙酸和靛酚(蓝色)。当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正常时,显色反应正常进行,可观察到相应颜色变化;若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被抑制,显色反应则会受到影响,颜色变化偏离正常情况,从而据此推断样品中的农药残留状况。此类农药残留快速测试仪通常采用大屏幕带背光中文显示屏,并配备语音同步提示操作,具有检测速度快、检测量大的特点,操作简便,无需专业人员即可进行检测,大大提高了农药残留检测的效率和普及性。例如成都赛可隆推出的农药速测卡,它是利用对农药高度敏感的胆碱酯酶和显色剂制成的酶试纸,可快速检测蔬菜中氨基甲酸酯和有机磷这两大类用量较大、毒性较高的杀虫剂的残留情况。其使用方法如下:
-
取蔬菜样品 5g(取食用部分,切碎成 1 - 2 平方厘米),置于烧杯中。加入 5mL 蒸馏水,震摇 50 次,静置 2min 以上,目的是提取蔬菜中的可能含有的农药成分。
-
在速测卡白色药片上滴加 3 - 5 滴提取液,置室温下 10min。将速测卡对折,使白色药片和红色药片紧贴,于 40℃保温 3min。打开速测卡,白色药片变为蓝色为正常反应,表明样品中农药残留未超标;浅蓝色或者不变蓝说明该蔬菜样品受农药污染,可能存在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
-
冲洗法:首先将蔬果放置在室温下半天,使部分农药挥发。然后采用全浸泡的方式,将蔬果浸泡 3 - 5 分钟,之后换干净的水清洗 2 - 3 次,直至水中完全没有泡沫为止。对于卷心菜、大白菜等蔬菜,要先剥去外层菜叶二至三片,再逐片剥好后用大量清水冲洗一次,接着用海绵刷或软毛刷刷除虫卵或污秽,最后再用清水洗第二遍,通过多次冲洗和刷洗可有效去除部分农药残留。
-
刷洗法:针对表面凹凸不平或表皮有绒毛的蔬果,由于其表面存在一些手难以清洁到的地方,可使用软毛刷仔细刷洗蔬果表面,然后用大量清水冲洗。这种方法能够将附着在蔬果表面缝隙和绒毛中的农药残留清除掉,提高蔬果的安全性。
-
削皮法:在削皮之前,先用大量清水冲洗蔬果,并用软毛刷刷除表面污秽,洗后用纸巾将表面水分拭干,这样在削皮时可避免污秽或脏水污染到可食的部分。对于一些果皮较厚且容易削皮的蔬果,如苹果、梨等,削皮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去除农药残留的方法,因为大部分农药残留在果皮上。
-
切除法:部分蔬菜在喷洒农药时,农药会顺着叶柄汇集在柄基处,例如小白菜等,所以在清洗前要先将柄基处切除;青椒的果蒂处凹陷,也容易聚集农药,同样需要在清洗前先切除。通过切除农药容易聚集的部位,可以减少人体摄入农药的风险。
-
高温汆烫法:叶菜类蔬菜洗净后,在食用之前可采用高温汆烫法进一步去除农药残留。汆烫时要开着锅盖,这样能让残留的农药分解、蒸发。需要注意的是,农药可能会溶到汤里,所以汆烫水要倒掉,不要饮用,以免摄入溶在汤中的农药残留。
-
储藏法:对于不易腐烂的水果蔬菜,如胡瓜、南瓜、洋葱、芋头、胡萝卜、白萝卜等,可先买回存放数天,但不要直接塞放在冰箱里。在存放期间,植物体原本含有的酵素会将残留的农药逐步分解,从而降低农药残留量。不过,这种方法需要考虑蔬果的保鲜期和品质变化,选择合适的存放时间和条件。
-
杀菁法:根茎类蔬菜如芦笋、竹笋、玉米等洗净后,可以放入 90℃以上的热水中,加热 1 分钟左右,再迅速用冷水冲洗后切块。杀菁法利用高温短时间处理,使蔬菜中的酶失活,同时也能促使部分农药分解或挥发,减少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
综上所述,农药残留问题关乎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通过多种检测方法可有效监测农药残留情况,同时运用上述蔬菜去除农药的实用技巧,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最大程度地减少农药残留摄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