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演出与人声录音拾音技巧全解析》
在音乐的世界里,无论是室外演出还是人声录音,拾音技巧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如同音乐的魔法棒,能够将美妙的声音完美地捕捉下来,为听众带来震撼的听觉享受。下面,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室外演出拾音与人声录音的拾音技巧。
一、室外演出拾音技巧
室外露天的文艺演出与室内文艺演出有着很大的不同。室内演出首要追求的是音响艺术,注重音色质量,要悦耳动听、音色优美;而室外演出则首先要求音响技术,必须保证演出不出事故,顺利完成任务。由于室外演出难度较大,因此有很多具体的技术要求。
1. 音响系统要有强大的功率储备
- 室外的露天声场需要强大的功率。因为室外声场要提高 3db 的声压级,功率就需要增大 10 倍。根据公式 10logp2/p1 = xdb,可以计算出声场具体的数值。这就意味着,为了在室外营造出足够的音量,音响系统必须具备强大的功率储备。
- 想象一下,在广阔的体育场或露天舞台上,声音需要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才能到达观众的耳朵。如果功率不足,声音就会显得微弱无力,无法满足观众的听觉需求。因此,强大的功率储备是室外演出成功的关键之一。
2. 选择高灵敏度 mic
- 室外演出时,MIC 与调音台的距离通常较远,因此选择高灵敏度的 mic 可以增强传声增益,使观众席能够得到足够的响度。高灵敏度的 mic 能够更好地捕捉声音信号,即使在远距离传输过程中,也能保证声音的质量。
- 无线 MIC 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可以让演员在舞台上更加自由地活动,不受线缆的限制。同时,无线 MIC 的信号传输也比较稳定,能够满足室外演出的需求。
- 如果室外风力超过 3 级,就需要给 mic 加装防风罩。防风罩是一种多孔透气的专用泡沫塑料制作的,对频率特性影响不大,只是灵敏度会有所下降。这时,可以在调音台上的 GIAN 旋钮上进行调整,以保证传声增益不减。
- 如果室外有小雨,又必须演出,不要给 MIC 套塑料袋。因为塑料套会使声波不能直接作用在 MIC 的振膜上,对频率特性损害极大。最好给 MIC 加装支撑雨伞来防雨。如果下大雨,为了保证演出质量和设备安全,可以考虑终止演出。
3. 吊装扬声器
- 室外文艺演出中,音箱置放位置不能过低。低位音箱的声波容易被观众人体吸声,产生掠射吸声现象,尤其使中高音频损耗极大。因此,要采用吊装扬声器的方式安装中音或高音号角和室外专用音箱(音箱内装有大功率高音号角)。
- 这样,扬声器的声波在空中辐射的距离比较远,能够使观众席得到足够的响度。想象一下,吊装的扬声器就像天空中的音响灯塔,将声音传播到各个角落,让每一位观众都能享受到清晰、响亮的音乐。
4. 保护扬声器线
- 室外演出中,功率放大器与音箱的距离一般都比较远。为了防止音箱线断路和短路造成故障和损坏功放,要有专人来保护扬声器线路。功率放大器的输出阻抗很小,只有几个欧姆,可是声功率很大,所以电流也比较大。
- 这条线距离不宜过长,而且截断面积不要过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声功率损耗。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将功率放大器置于音箱较近的位置,减小无谓的损耗。这样可以确保声音信号的稳定传输,提高演出的质量。
5. 保护电源线路
- 音箱系统的能源来自于电网电路。如果电源电路出现故障,音响系统将无法正常工作。因此,电源电路应该由当地专业电工来进行技术保障工作。整个线路从调音台至室内电闸或临时发电车,应由专门保安人员保护。
- 确保电源线路的安全稳定,是室外演出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就像音乐的生命线一样,电源线路的畅通无阻才能让音乐的旋律在空气中流淌。
6. 音响师与观众席助手保持联系
- 音响师要与观众席的助手通过对讲机保持联系,使音响师能够更准确、更及时地掌握观众席的音响效果,以便及时进行调整。这样可以确保音响效果在整个演出场地内保持一致,让观众享受到最佳的听觉体验。
- 想象一下,音响师就像音乐的魔法师,通过与观众席助手的沟通,不断调整音响参数,为观众创造出一个完美的音乐世界。
二、人声录音的拾音技巧
人声的拾音技巧无论是对演出还是录音都非常重要。一个好的人声拾音能够捕捉到声音的细节和情感,让听众感受到歌手的魅力。
1. 单人声拾音
- 最简单的人声拾音是用一个话筒录一个人的声音,把 MIC 调为心型或超心型,让人的嘴直接对着话筒即可。
- 常规录音:嘴离开 MIC 大概 20 厘米左右,并且叮嘱歌手,唱的时候不要左右或前后晃动。这样可以保证歌手在唱整首歌曲时音质统一。对于一些没什么太多录音经验的歌手来说,这种方法非常有好处。
- 录具有亲切感的人声:上面的拾音方法录出来的声音有些偏冷,因为人与 MIC 的距离不在 MIC 的近讲效应的范围之内。近讲效应是指声源离 MIC 的距离越近,MIC 所拾取的低频部分就越多。唱歌的时候离 MIC 越近,信号里低频就越丰满。但是,如果离 MIC 太近的话,就会使 MIC 产生过多的低频谐波共振,从而导致低频的变形、失真。我们可以在不使声音过度失真的前提下,有效利用这种“近讲效应”,使得拾取的声音更加丰满,并且具有一定的亲切感。不过,一定要注意给 MIC 加上防喷罩,防喷罩不仅能防治人声扑话筒,而且对话筒的防潮有帮助。
- 拾取美声唱法的人声:录制美声唱法不需要什么亲切感,美声唱法最关键是要使人声流畅、干净,并且尽量减少呼吸的声音。如果 MIC 有足够的灵敏度,录音场所声环境足够好,录制美声唱法时,嘴与 MIC 的距离在 40~50 厘米都不过分。
- 拾取更加具有细节感的人声: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在一个非常好的拾音环境内。否则,细节没录进来,噪声倒是会增加不少。例如,在一个有良好的拾音环境,并且拾音空间不少于 15 平米的环境下,可以给一个人声摆放 2 支或以上的 MIC 来拾取人声的不同细节。用一支 MIC 对着人的嘴,用另一支 MIC 对着人的喉头或以下部分。这种拾取方法有可能产生相位抵消,这就需要通过自己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摸索,来获得最佳的 MIC 摆位,以获得完全不同以往的人声效果。
2. 和声演唱拾音或合唱拾音(多数指伴唱的拾取)
- 这个时候,应该有最少 3 个人同时发出声音,要把 MIC 调整至全向指向,保证能录清楚每个人的声音。当然,如果有三个 MIC 分别给三个人更好。不过,这需要对录音室有寂静端分割处理,否则的话,还是有很大的可能性产生相位抵消。
- 但是,如果把三个人分开的话,伴唱歌手之间的交流就没有了,不利于录到具有高度默契感的和声。所以建议,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用一支 MIC 拾取伴唱各声部的人声。
- 在拾取伴唱的时候,伴唱歌手与 MIC 的距离最重要的不是三个人相同,而是三个人的声音在拾取之后的音量比例要均衡。这需要在控制室中根据自己的耳朵作出判断,并且,借助对讲 MIC 给录音室内的伴唱歌手下达指令,调整他们之间每一个人与 MIC 不同的距离,以获得均衡并且浑然一体的伴唱声音。
总之,室外演出拾音与人声录音拾音技巧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积累经验。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才能更好地捕捉到音乐的魅力,为观众带来更加精彩的听觉盛宴。
全国服务热线
鲍远成 13816807620
覃青梅 13651785080
伍林秀 13636534559
电话:021-66016710
邮箱:baoyuancheng@126.com
公司:上海香飘防火板制造有限公司
地址: 上海市宝山区沪太路77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