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轮钻头工作原理剖析
牙轮钻头在钻进作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工作原理涉及到多个力学因素的协同运作。
一、钻压传递与载荷构成
在钻进过程中,牙轮钻头所承受的钻压通过牙轮作用于岩石之上。这其中不仅包含有静载,还有因钻头纵向震动而产生的冲击载荷。当钻头工作时,其并非处于稳定的静态施力状态,而是伴随着动态的震动过程。
二、纵向震动机制
牙轮在滚动进程中呈现出特定的运动规律。以单齿着地为起始状态,此时轮轴心处于 o 点,随着滚动,当双齿着地时,轮轴心降至 Q 点,之后又重新滚向单齿着地,如此交替变换。这种交替使得钻头随着牙轮轴心的高低位移而产生往复活动。设牙轮钻头外排齿圈齿数为 z,其纵振频率 F 和纵振周期 T 有着特定的关系。钻头上下来回一次即为一个周期,而单齿着地和双齿着地之间所消耗的时间即为牙轮与岩石接触的时间,该时间必须大于破裂岩石所需要的时间,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破裂效率。例如,在实际的钻井作业中,如果接触时间过短,岩石可能来不及充分破碎,就会影响钻进的效果和效率。
三、纵向位移与相关因素关系
设牙轮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a,牙轮半径为 R,以单齿着地作为研究起点,经过一定时间,当牙轮转过 D 角后,轮心移动到 O 点,此时钻头会产生纵向位移。其最大纵向位移即振幅与牙轮半径成正比,与齿数成反比。从速度角度来看,纵振速也有着相应的表达式。这意味着牙轮的半径越大、转速越高、齿数越少,冲击速度就越大。在实际应用中,较大的冲击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破碎岩石的效率,但也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钻头的磨损、岩石的性质等。
综上所述,牙轮钻头的牙轮在破碎岩石时,是静钻压与因纵向震动使牙齿以最大速度冲向岩石所产生的冲击载荷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独特的工作原理使得牙轮钻头能够适应多种不同硬度和特性的岩石地层,在石油钻井、地质勘探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全国服务热线
鲍远成 13816807620
覃青梅 13651785080
伍林秀 13636534559
电话:021-66016710
邮箱:baoyuancheng@126.com
公司:上海香飘防火板制造有限公司
地址: 上海市宝山区沪太路77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