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医学大家吴塘:温病学说的卓越贡献者
一、人物生平与学医缘起
吴塘,字鞠通,生于 1758 年,卒于 1836 年,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区)人。他初习儒学,然而命运的转折使他踏上医学之路。19 岁时,父亲因病离世,这一沉重打击让他内心充满悲愤,发出 “父病不知医,尚复何颜立天地间” 的感叹,自此立志学医以尽孝。4 年后,侄儿喉疾的惨痛经历更是坚定了他精研医术的决心。其侄儿患喉疾后,使用冰硼散吹喉病情不仅未好转反而加重,后续诸医胡乱诊治,最终侄儿全身泛发黄疸而亡。彼时学医未成的吴鞠通痛心疾首,犹如汉代张仲景因宗族多人死于伤寒而奋力钻研一般,他发愤苦读医书,开启了在医学领域的深入探索之旅。
后来,吴鞠通前往京师,参与《四库全书》的抄写与校检工作。在此期间,他有幸得见吴又可的《温疫论》,被书中宏阔有力、极具创见且贴合实际的论述深深折服,遂潜心研究十余载。这一经历为他日后在温病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温病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一)温病的分类
吴塘认为温病有 9 种,其中吴又可所说的温疫是传染性最强的一种。其余八种温病可依据季节及疾病表现加以区分,这一分类方法在温病学领域较为完整。例如,春季多风温,夏季易有暑温、湿温,秋季可见秋燥等,不同季节的温病在症状、发病机理及治疗侧重点上均有所差异。这种分类有助于医者更精准地诊断和治疗温病,为温病的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三焦辨证学说
1、三焦的划分与脏腑关联
吴塘创立的 “三焦辨证” 学说堪称中医理论和辨证方法的又一创举。他将人体 “横向” 分为上、中、下三焦。上焦主要包括心肺,中焦以脾胃为主,下焦涵盖肝、肾、大小肠及膀胱。如此划分确立了一种全新的人体脏腑归类方法,与传统的脏腑辨证相互补充,尤其适用于温热病体系的辨证和治疗。例如,温病初起,上焦心肺受邪,可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等症状;若病情发展,中焦脾胃受累,则可能出现脘痞、苔腻、身热不解等表现;病至下焦,肝肾等脏腑受损,会有低热、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神倦等症候。
2、传变方式与治疗原则
明确了三焦的正常传变方式为由上而下的 “顺传” 途径,即 “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肺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则传下焦。始上焦,终下焦。” 基于此传变规律,相应确立了治疗原则:“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降不安;治下焦如沤,非重不沉。” 这意味着治疗上焦温病用药宜轻清灵动,如银翘散、桑菊饮等辛凉之剂,可使药力达于上焦而不致过于厚重;中焦脾胃病治疗时注重调理气机升降,用药如天平般平衡,使脾胃功能恢复正常;下焦温病治疗则需用重镇滋潜之品,如三甲复脉汤等,以滋养肝肾、潜阳熄风。
3、与六经辨证的关系
吴塘对《伤寒论》的六经辨证采取积极采纳的态度。他认为 “伤寒六经由表入里,由浅入深,须横看;本节论三焦,由上及下,亦由浅入深,须竖看。” 虽然两种辨证方法立论方式和分析方法不同,但实际上是对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法的继承与发展,在对疾病变化的认识上可相互权衡协调,并无矛盾之处。例如,在某些温病初期,可能既有卫分表证,又有上焦肺经症状,此时可综合运用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更全面地把握病情,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同时,三焦辨证法完善了叶天士卫气营血说的治疗法则,叶氏《温热论》中方剂记载有限,而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为后人留下众多优秀实用方剂,如清营汤、清宫汤、犀角地黄汤等,极大地丰富了温病治疗的方剂库。
三、《温病条辨》的成就与影响
(一)著作内容概述
《温病条辨》共 5 卷,是吴塘的代表作。书中系统阐述了温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方法以及诸多方剂的应用。除了创立三焦辨证学说外,还详细论述了温病的各种证型及相应治法。在治法上,注重清络、清营、养阴三法,并倡辛凉法疗温病初起,咸寒苦甘法清热养阴。例如,桑菊饮辛凉轻透,用于风温初起,邪在肺卫之证,以疏散风热、宣肺止咳;清营汤清营解毒,透热养阴,治疗温病邪热入营分证,可使营分邪热转出气分而解。
(二)对后世医学的影响
1、方剂应用广泛
《温病条辨》中的方剂实用性极高,如银翘散、桑菊饮等辛凉剂被后世广泛倡用。现今临床上使用的方子,《温病条辨》方占十之八九。这些方剂在治疗外感温热病及多种内科杂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银翘散常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在缓解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方面疗效显著;清营汤在治疗一些感染性疾病所致的高热、神昏等营分证时,可有效清除热毒、滋养营阴、醒脑开窍。
2、推动温病学说发展
该书对温病学说的发展起到了极为关键的推动作用。它与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辩证法共同构成了温病学说的核心。后世医家在研究和治疗温病时,多以这两种辨证方法为基础,进一步深入探讨温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和治疗策略。众多医家在传承吴塘温病理论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完善温病学说,使其在中医外感病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为应对各类温热性疾病提供了系统而有效的理论指导。
(三)在中医经典中的地位
在划分中医 “四大经典” 时,有一种观点将吴氏的《温病条辨》与汉代的《黄帝内经》、《伤寒论》和《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中医必读的 “四大经典”。这充分彰显了《温病条辨》在中医理论发挥上的重大意义。它不仅是温病学领域的经典之作,更是整个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临床实践、医学教育及学术研究均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吴鞠通凭借其在温病学说方面的卓越贡献,成为中国医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具有建设性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为后世中医的发展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医者不断探索中医的奥秘,传承和创新中医理论与实践。
全国服务热线
鲍远成 13816807620
覃青梅 13651785080
伍林秀 13636534559
电话:021-66016710
邮箱:baoyuancheng@126.com
公司:上海香飘防火板制造有限公司
地址: 上海市宝山区沪太路77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