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液的关键要点:检查、更换与使用规范
一、制动液的工作条件与基本要求
汽车制动液肩负着极为重要的使命,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在高速行驶、重负荷运转、大功率输出以及频繁刹车等严苛操作条件下,都必须确保汽车制动灵活高效,切实保障行驶安全。这就要求我们精准选择正确且合格的制动液,并养成定期查看和适时更换制动液液位的良好习惯。
二、制动液的种类与规格
种类划分:按照组成成分、工艺、特性和使用要求的差异,制动液主要分为醇型、矿油型、合成型三类。醇型制动液因易挥发、高温易产生气阻、耐低温性差且对金属有腐蚀作用,矿油型制动液与水混合会产生气阻并对橡胶有溶胀作用,这两种类型已被淘汰不再使用。如今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是合成型制动液,它由基础液、润滑剂和添加剂构成,具备凝点低、沸点高、不易产生气阻、抗腐蚀等显著优势,特别适用于高速、大负荷运行的汽车。
规格标准:制动液由交通部评定等级。国外常见的汽车制动液典型规格有美国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如 FMVSS №.116 DOT3、DOT4、DOT5),其中优质制动液应符合美国交通部 DOT3 和 DOT4 标准,这也是国际广泛认可的制动液标准;还有美国汽车工程协会标准(SAE)以及参照 FMVSS №.116 DOT3 制订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ISO)。在国内,以 JG 作为制动液规格代号,即交通部和公安部共同制订的标准 GB10830-1998,同样参照美国标准制定,主要分为 JG3、JG4、JG5 等 3 级,右下角数字为各级序号。在选用制动液时,务必严格依据车辆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挑选合适等级的合成制动液,以此确保行车安全。
三、检查制动液液位
车主应定期对制动液液位进行检查。具体操作方法为:打开发动机舱盖,在制动主缸上方能找到制动液贮液罐,其上面标有最高(MAX)和最低(MIN)标记。制动液液面必须处于这两个标记之间,方能满足制动系统正常工作需求,保障车辆行驶安全。对于新车而言,制动液在贮液罐内的高度应处于 “MAX” 标记之上。汽车在行驶一段时间后,制动液液面稍有下降属于正常现象。然而,一旦制动液液面降至最低刻线(MIN)以下,这并非意味着制动液不足,而是表明制动摩擦片已磨损至极限。此时不应添加制动液,而应更换新的摩擦片。在更换新摩擦片后,制动液液面应维持在最大刻线 “MAX” 和最小刻线 “MIN” 之间,若超出此范围,则表明制动系统存在泄漏情况,需立即进行检查,检查完毕后补加制动液。
四、更换制动液
制动液具有吸湿性,在使用过程中会持续吸收周围空气中的水分。当制动液含水量过高时,会对制动系统产生腐蚀,同时制动液自身的沸点也会大幅降低,严重危及制动效果与行车安全。基于此,制动液必须每两年更换一次。制动液的更换工作必须在专业维修厂进行,不建议车主自行操作。维修厂通常借助专用充抽机来完成更换流程,也可采用人工更换方式。但更换后务必对制动系统进行放气操作,否则可能导致制动发软现象。在更换制动液时,还需特别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1、制动液有毒性,必须存放在原装密封容器内,防止儿童接触,避免因误食或误触引发危险。
2、制动液对车身油漆具有腐蚀作用,所以在更换过程中,要极力防止制动液与车身油漆接触,可提前对周围车漆做好防护措施,如覆盖防护布等。
五、使用制动液的注意事项
1、各种制动液严禁混合使用,因为不同制动液混合可能导致分层现象,致使制动液失去制动作用。若要换用其他制动液,务必彻底清洗制动系统。不同种类制动液混用时,会使制动液沸点降低,尤其是与劣质制动液混合,会严重破坏优质制动液的优良性能,极易引发行车危险。例如,将 DOT3 与 DOT5 制动液混合,可能会因化学反应产生沉淀,堵塞制动管路,影响制动效果。
2、制动液必须存储在清洁、干燥的容器内,因为水分进入制动液会导致沸点下降,影响制动性能。同时,要防止制动液被油料、润滑脂或其他石油产品污染。此外,制动液不能重复使用,使用过的制动液可能已吸收水分或混入杂质,再次使用会降低制动可靠性。
3、制动液会对眼睛造成损害,在处理制动液时,务必佩戴护目镜,防止制动液溅入眼睛,若不慎溅入,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制动液对于汽车制动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行车安全起着决定性作用,无论是制动液的选择、液位检查、定期更换还是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都需要车主和相关维修人员高度重视并严格遵循,以确保汽车制动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保障每一次出行的安全。
全国服务热线
鲍远成 13816807620
覃青梅 13651785080
伍林秀 13636534559
电话:021-66016710
邮箱:baoyuancheng@126.com
公司:上海香飘防火板制造有限公司
地址: 上海市宝山区沪太路77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