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行业新闻

血糖仪前沿新技术:革新监测方式,助力糖尿病管理

血糖仪前沿新技术:革新监测方式,助力糖尿病管理

糖尿病发病率逐年攀升,血糖监测成为患者日常管理的关键环节。传统指尖采血虽普及,但痛感与不便促使科研人员不断探索新技术。从替代部位采血,到微创、无创式检测,再到动态、手表式监测仪,血糖仪领域正悄然革新,为患者带来新希望。

一、替代部位的血糖测试

(一)采血部位拓展

如今部分血糖仪打破常规,采血不再局限于指尖,上臂、前臂、大拇指根部、大腿等部位皆可采样。这对需高频检测血糖的患者而言,乍一听着实诱人,减少了指尖反复采血的痛苦。

(二)局限性剖析

然而,该方法存在固有短板。手指血液对血糖变化极为敏感,反应速度远超其他部位。不同部位血样葡萄糖浓度天然有别,并非仪器精度问题,却导致检测值与指尖采血结果存在差异。

餐后、运动后、使用胰岛素后,体内血糖浓度如过山车般迅速变化,替代部位却 “反应迟钝”,血糖水平波动远不及指尖明显。鉴于此,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提出明确要求:血糖仪厂家要么证实产品不受采血部位影响,要么警示使用者结果差异。

(三)使用注意事项

血糖仪标签上也需注明关键信息:

1、血糖急升、骤降时,如饭后、运动前后、注射胰岛素之际,替代部位与指尖所测血糖值大概率不同,使用者需心中有数。

2、特殊情况务必选指尖采血:自觉血糖偏低、已陷入低血糖却未察觉,或是测试值与身体感受不符时,指尖血检测更靠谱。

二、“微创” 及 “无创” 式血糖仪

(一)技术原理与优势

科研人员剑指采血痛点,研发出基于近红外光照仪原理的新型血糖仪。通过向皮肤发射红外线光束,穿透表层无创检测体内血糖浓度,全程无痛,让患者告别针刺恐惧。

(二)现存弊端与应用限制

但新技术并非完美无瑕。科学界对其准确性、稳定性争议不断,红外线受皮肤状态、环境因素干扰,数据波动时有发生。当前,“微创”“无创” 血糖仪虽获 FDA 认证,却仍无法撼动标准指尖采血法的 “霸主” 地位。

日常使用时,它们多用于两次指尖采血间隔期辅助监测,且每天需用指尖血测值校对,确保数据可靠。如何让其成为主流监测工具,仍是科研人员攻坚重点。

三、Minimed 动态(持续性)血糖监测仪

(一)仪器构造与工作机制

Minimed 持续性血糖监测仪形如精细 “探针”,由极细的皮下插入式塑料导管和生物传感器组成。导管悄然收集流经传感器的微量液体,借此测定血糖浓度。

(二)适用场景与局限性

它并非日常血糖检测的 “主力军”,更适合偶尔使用,洞察一天内血糖变化趋势。仪器不直接显示具体数值,需用户下载数据查看,略显不便。掌握趋势能助患者找准指尖采血时机,精准把握病情;不过购买需医生处方,管控较为严格。

四、Cygnus 手表式血糖记录仪

(一)外观设计与检测方式

Cygnus 手表式血糖记录仪巧妙融合科技与时尚,佩戴于胳膊上形似普通手表。检测时,无需刺破皮肤,靠抽吸微量皮肤液体获取血糖信息,兼顾便捷与无创。

(二)功能特点与使用要求

初次佩戴需 3 小时预热,随后 12 小时内每小时检测 3 次。与 Minimed 监测仪不同,它能实时显示测量结果,方便患者直观读取;相同点是均无法取代针刺采血。

该记录仪旨在勾勒血糖变化模式、趋势,辅助估算高低血糖发生时间,但使用前、矫正时,务必用标准血糖仪核实数据,保证准确性;购置同样需医生处方,严守医疗规范。

这些血糖仪新技术各有优劣,虽尚无法完全替代传统指尖采血法,但已然为糖尿病患者打开新世界大门。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可按需选择合适技术辅助监测;科研人员也当再接再厉,攻克难题,提升技术精准度、稳定性,让血糖监测更轻松、高效,助力糖尿病患者控糖之路越走越顺。未来,我们期待血糖仪技术迎来更大突破,彻底改写糖尿病管理格局。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全国服务热线

鲍远成 13816807620

覃青梅 13651785080

伍林秀 13636534559

电话:021-66016710

邮箱:baoyuancheng@126.com

公司:上海香飘防火板制造有限公司

地址: 上海市宝山区沪太路7718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