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饲料配方:关键要点与精准调制
在养猪业中,种猪(涵盖种用公、母猪)的品质直接关联着养猪效益的高低。当种猪品种相对稳定时,饲料质量便成为决定种猪性能发挥的核心要素之一,而饲料配方的优劣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饲料质量。因此,精心调制种猪饲料配方意义非凡。基于多年的种猪饲养管理实践经验,以下将详细阐述种猪饲料配方调制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为养猪从业者提供有益参考。
一、种公猪饲料调制要点
(一)蛋白质水平把控
公猪精液干物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其对精液质量有着决定性影响。倘若饲料中蛋白质不足或者公猪摄入蛋白质量欠缺,将会导致种公猪性欲减退、精液浓度降低、精液量减少以及精液品质变差。有研究资料表明,色氨酸的缺乏甚至会引发公猪睾丸萎缩,进而扰乱其正常生理机能。故而,在配制种公猪饲料时,务必确保蛋白质含量充足且均衡,以满足公猪精液生成及生理活动的需求。
(二)能量水平调节
公猪在维持自身生长、生成精液以及进行配种活动等过程中均需要能量支持。一般而言,饲料中适宜的能量水平应维持在 11.3 - 12.1 MJ/kg。若能量供给过低或公猪采食量过少,公猪易出现消瘦状况,性欲随之下降,精液品质也会受到不良影响,最终致使使用年限缩短。反之,若能量过高或采食量过大,公猪则容易肥胖。过肥的公猪往往不喜运动,易患趾蹄病,在配种或采精时会遭遇困难,导致性欲降低、精液品质不佳等问题。通常,依据种公猪的体况,每天投喂符合营养标准的饲料 2.3 - 2.5 kg 较为适宜。
(三)微量元素的作用
硒、锌、碘、钴、锰等微量元素在公猪繁殖机能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当饲料中缺乏这些微量元素时,公猪的繁殖机能将受到影响,部分微量元素缺乏可能导致公猪睾丸萎缩,进而干扰精液的生成与品质。因此,在种公猪饲料配方中,应精准添加适量的各类微量元素,以保障公猪的繁殖健康。
(四)维生素的影响
维生素 E 对种公猪具有重要意义。尽管目前尚无确凿证据表明它能够直接提升种公猪的生产性能,但它能够增强公猪的免疫能力,减轻应激反应,从而有效改善公猪的体质,为其良好的繁殖性能奠定基础。
(五)青饲料的补充
在坚持投喂配合饲料的基础上,每日添加 0.5 - 1 kg 的青绿多汁饲料,有助于维持种公猪良好的食欲与性欲,在一定程度上对精液品质的提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青绿饲料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能够丰富公猪的营养摄入来源,改善肠道健康,增强公猪的整体健康水平。
二、后备种母猪饲料调制要点
(一)营养与蛋白质水平的平衡
饲料营养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对后备母猪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对于体重达到 90 - 100 kg 的后备母猪,需依据体况合理调整加料或限料策略。若后备母猪过于肥胖,将会出现发情不正常或不明显的情况,第一胎产仔的哺乳性能也会较差,断奶后发情困难;反之,若后备母猪过于消瘦,则可能导致不发情或发情时间推迟,第一胎产仔时乳汁分泌不足,影响仔猪生长,断奶后身体虚弱或体况不佳,影响发情,严重时甚至失去种用价值而被淘汰,从而缩短使用年限。后备母猪前期生长发育迅速,对蛋白质和能量需求较高,适宜的蛋白质含量为 18%,能量为 12.5 MJ/kg;后期生长速度减缓,对蛋白质和能量的需求相应降低,蛋白质含量可调整为 16% - 17%,能量为 11.7 - 12.1 MJ/kg。
(二)体重与喂料方式的适配
1、对于体重在 90 - 100 kg 以前的后备母猪,一般采用自由采食的方式喂料,以满足其快速生长的营养需求。待测定结束后,根据体况进行适当限料,防止其过肥或过瘦,确保体况适中,为后续的繁殖性能奠定良好基础。
2、饲料中钙、磷的含量应充足且合理。后备母猪在身体发育阶段,投喂能满足最佳骨骼沉积所需钙磷水平的全价饲料,可有效延长其繁殖寿命。一般情况下,饲料中钙的含量应为 0.95%,磷的含量应为 0.80%,以保障后备母猪骨骼系统的健康发育,为其承载胎儿和维持自身生理活动提供坚实的骨骼支撑。
(三)配种前的饲料调整
在配种前 3 周,为保证后备母猪性欲正常并增加排卵数,应适当增加饲料量至 3 kg 左右。此时,增加的营养供给有助于促进后备母猪生殖系统的发育和成熟,提高卵子质量和排卵数量,从而提高受孕率和产仔数。
(四)青饲料的促进作用
适当饲喂青饲料,可增强后备母猪的消化能力,促进其生理机能的正常发挥。青饲料中的膳食纤维能够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有助于后备母猪更好地吸收和利用饲料中的营养成分,维持肠道健康和整体生理平衡。
三、空怀母猪饲料调制要点
(一)营养与蛋白质水平设定
空怀母猪指断奶后配种前的母猪,其饲料营养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对正常发情影响显著。空怀母猪适宜的营养水平应为 11.3 - 11.5 MJ/kg,蛋白质含量约为 14%。合理的营养供给能够为空怀母猪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促进其身体恢复和生殖系统的修复,为下一次发情配种做好准备。
(二)体况恢复与饲料选择
为补充哺乳期间体重的损失,配种前的空怀母猪应投喂足够的哺乳母猪料,以尽快恢复体况,促进发情。哺乳期间,母猪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用于乳汁分泌,导致体重下降、体况变差。因此,在空怀期通过饲喂营养丰富的哺乳母猪料,能够快速补充母猪体内的营养储备,调整体况,使其能够及时发情并进入下一个繁殖周期。
(三)体况差异与加料策略
根据空怀母猪的体况,对于过于消瘦的母猪应额外加料。因为母猪过瘦时,体脂肪积累不足,自身生长所需营养无法满足,会影响正常的发情,最终导致使用年限缩短。通过适当增加饲料供给,为消瘦母猪提供更多的能量和营养,促进其身体恢复和生殖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转,提高发情率和受孕率。
四、怀孕母猪饲料调制要点
(一)营养需求与能量水平
怀孕母猪由于需要维持自身生理活动、增加体能以及保障胚胎、胎儿的正常发育,其营养需求高于空怀母猪。一般能量水平为 11.5 - 11.7 MJ/kg,蛋白质含量约为 14%。合理的营养供给是确保怀孕母猪健康和胎儿正常发育的基础,能够为胎儿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促进其生长发育和器官形成。
(二)不同孕期的饲喂量调整
1、怀孕前期,日平均饲喂量不宜过大,否则容易导致母猪过肥、难产、弱仔多、乳汁差等问题。一般在怀孕期的前一个月,喂量控制在 1.8 - 2.0 kg/d;中间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根据体况将喂量调整至 2.0 - 2.3 kg/d;最后 24 d 左右,适当增加喂量至 2.8 - 3.0 kg/d。这种分阶段的饲喂量调整策略,能够根据胎儿发育的不同阶段需求,合理提供营养,避免母猪因营养过剩或不足而出现健康问题和繁殖障碍。
2、切忌一刀切式的饲喂方式,要依据母猪自身体况灵活调整喂料量,做到肥则减料,瘦则加料。怀孕期母猪过瘦,会表现出断奶后发情延迟、受胎率降低、弱仔多、乳汁差、仔猪死亡率高等现象。因此,通过精准的体况评估和个性化的饲喂量调整,确保每头怀孕母猪都能获得适宜的营养供给,维持良好的体况和繁殖性能。
(三)蛋白质水平与其他营养成分
1、日粮中蛋白质水平要适中,一般为 14% 左右。蛋白质过高,对妊娠不利,可能增加母猪的代谢负担,引发代谢性疾病;过低则会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如导致胎儿生长发育迟缓、死胎率增加等。因此,在配制怀孕母猪饲料时,需精确控制蛋白质含量,确保其既能满足胎儿生长发育需求,又不会对母猪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2、怀孕后期,可适当给母猪饲喂一定量的青绿多汁饲料。一方面,能够促进母猪食欲的提高,缓解便秘现象,减少因便秘导致的毒素积累和肠道疾病风险;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胎儿发育及提高产仔率。青绿饲料中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能够补充母猪和胎儿的营养需求,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为顺利分娩和产后哺乳做好准备。
(四)饲料种类选择与矿物质、维生素需求
1、怀孕后期一般不宜使用哺乳母猪料,因为这种喂法容易导致母猪便秘,引起食欲下降,体况变差。哺乳母猪料通常营养浓度较高,且可能含有一些不适合怀孕后期母猪的成分,容易引发消化问题。因此,应根据怀孕母猪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选择专门的怀孕母猪饲料,确保营养均衡、消化吸收良好。
2、日粮中矿物质、钙、磷要足够且平衡。日粮中钙缺乏时,母猪易患骨质疏松症,易造成产前或产后瘫痪,并降低产后的泌乳量;对于发育中的胚胎及胎儿,特别是后期胎儿,由于骨骼发育需要大量的钙,缺乏时可引起软骨病等。磷缺乏时,可导致母猪流产甚至不孕。正常情况下,怀孕母猪日粮中钙、磷比为 1.5:1。此外,日料中维生素的量也要适当。长期缺乏维生素 A 时,可导致仔猪体质虚弱,甚至引起瞎眼和严重的疾病,而母猪则表现为繁殖性能下降。因此,在怀孕母猪饲料配方中,应添加适量的钙、磷、维生素 A 等矿物质和维生素,以保障母猪和胎儿的健康。
综上所述,种猪饲料调制与商品猪存在显著差异。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用途的种猪,在饲养及饲料配制过程中,需深入分析其特点,综合考虑蛋白质、能量、微量元素、维生素、青饲料等多种因素,精心配制出合理、优质、廉价的饲料,以充分激发种猪的生产性能,提升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全国服务热线
鲍远成 13816807620
覃青梅 13651785080
伍林秀 13636534559
电话:021-66016710
邮箱:baoyuancheng@126.com
公司:上海香飘防火板制造有限公司
地址: 上海市宝山区沪太路77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