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产品全解析:从性质到应用的深度洞察
一、铁元素的基本概况
1、元素信息与历史地位:铁是一种化学元素,其化学符号为 Fe,原子序数是 26,属于过渡金属。在地壳中,铁是含量第二高的金属元素。中国在铁的发现与应用历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发现和掌握炼铁技术最早的国家。早在 1973 年,在河北省出土的商代铁刃青铜钺就表明,中国劳动人民在 3300 多年前就已经认识了铁,熟悉其锻造性能,并能识别铁与青铜在性质上的差别,还巧妙地将铁铸在铜兵器的刃部以增强其坚韧性。经科学鉴定,该铁刃是用陨铁锻成的。随着青铜熔炼技术的成熟,为铁的冶炼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铁的发现和大规模使用堪称人类发展史上的光辉里程碑,它推动人类从石器时代、铜器时代迈入铁器时代,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直至今日,铁依旧是现代化学工业的重要基石,是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金属材料。
2、自然界存在形式:在自然界中,游离态的铁极为罕见,仅能从陨石中找到。而分布在地壳中的铁则全部以化合物的状态存在。其主要矿石包括赤铁矿(Fe₂O₃,含铁量在 50% - 60% 之间)、磁铁矿(Fe₃O₄,含铁量 60% 以上且具有亚铁磁性)、褐铁矿(Fe₂O₃・nH₂O)、菱铁矿(FeCO₃)和黄铁矿(FeS₂)等。其中,赤铁矿和磁铁矿是最为重要的铁矿石来源,褐铁矿、菱铁矿和黄铁矿虽然含铁量相对较低,但因其矿石特性,在冶炼过程中相对容易处理,也在铁的生产中具有一定地位。
二、铁的理化性质
1、原子质量与同素异形体: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55.847,并且存在多种同素异形体,如 α 铁、β 铁、γ 铁、б铁等。这些同素异形体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例如 α 铁在常温下具有良好的磁性,而 γ 铁在高温下具有较好的塑性和韧性,这使得铁在不同的工业加工和应用场景中能够发挥多种作用。
2、金属活动性与反应特性:铁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的前面。常温时,铁在干燥的空气里不易与氧、硫、氯等非金属单质发生反应,但在高温条件下,则会发生剧烈反应。例如,铁在氧气中燃烧能够生成 Fe₃O₄,炽热的铁与水蒸气反应同样生成 Fe₃O₄。铁易溶于稀的无机酸和浓盐酸中,在此过程中会生成二价铁盐,并释放出氢气。然而,在常温下遇到浓硫酸或浓硝酸时,铁的表面会生成一层氧化物保护膜,从而使铁 “钝化”,这一特性使得铁制品可以用来盛装浓硫酸或浓硝酸,在化工原料的储存和运输方面具有重要应用。
3、价态变化与化合物特性:铁是一变价元素,常见价态为 + 2 和 + 3。当铁与硫、硫酸铜溶液、盐酸、稀硫酸等反应时,会失去两个电子,转变为 + 2 价。而与 Cl₂、Br₂、硝酸及热浓硫酸反应时,则会被氧化成 Fe³⁺。铁与氧气或水蒸气反应生成的 Fe₃O₄,可以看作是 FeO・Fe₂O₃,其中有 1/3 的 Fe 为 + 2 价,另 2/3 为 + 3 价,且铁的 + 3 价化合物相对较为稳定。铁溶于热的或较浓的硝酸中,会生成硝酸铁并释放出氮的氧化物。在浓硝酸或冷的浓硫酸中,铁表面形成的氧化薄膜使其钝化。铁与氯在加热时反应剧烈(2Fe + 3Cl₂ === 2FeCl₃),也能与硫、磷、硅、碳直接化合,但与氮不能直接化合,不过可与氨作用形成氮化铁 Fe₂N。二价铁离子呈淡绿色,在碱性溶液中易被氧化成三价铁离子。三价铁离子的颜色随水解程度的增大而由黄色经橙色变到棕色,纯净的三价铁离子为淡紫色。二价和三价铁均易与无机或有机配位体形成稳定的配位化合物,如与菲罗林(Phen)形成的配合物,其配位数通常为 6。零价铁还可与一氧化碳形成各种羰基铁,如 Fe (CO)₅、Fe₂(CO)₉、Fe₃(CO)₁₂,羰基铁具有挥发性且蒸气剧毒。此外,铁虽然也有 + 4、+5、+6 价态的化合物,但在水溶液中只有 + 6 价的化合物存在。铁在干燥空气中难以与氧发生作用,但在潮湿空气中极易腐蚀,若空气中含有酸性气或卤素蒸气时,腐蚀速度会更快。同时,铁具有从溶液中还原金、铂、银、汞、铋、锡、镍或铜等离子的能力,这一特性在金属回收和提纯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三、铁的广泛用途
1、工业领域的核心地位:在工业领域,铁是碳钢、铸铁的主要元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工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从装备制造、铁路车辆、道路、桥梁、轮船、码头到房屋、土建等,钢铁构件无处不在。我国作为钢铁生产大国,年产钢材 4 亿多吨、铸件 3350 万吨,钢铁的年产量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例如,在建筑行业中,高楼大厦的框架结构、桥梁的钢梁等都依赖于钢铁的高强度和良好的可塑性;在机械制造领域,各种机床、汽车发动机、工业机器人等设备的制造都离不开铁基材料,其能够满足不同零部件对强度、韧性、耐磨性等多种性能的要求。
2、人体健康的必需元素:对于人体而言,铁是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在十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中,无论从重要性还是数量上都位居首位。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全身含有约 3g 多铁,相当于一颗小铁钉的质量。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就是铁的配合物,它承担着固定氧和输送氧的关键功能。一旦人体缺铁,就会引发贫血症,导致身体虚弱、乏力、头晕等症状。不过,只要保持均衡的饮食,不出现偏食现象,且没有大量失血情况,成年人一般不会缺铁。此外,所谓的煤气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其本质是由于血红素中铁原子核心被一氧化碳气体分子紧紧包围,丧失了吸收氧分子的能力,从而使人窒息中毒甚至死亡,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铁在人体呼吸作用中的核心地位。
3、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铁还是植物制造叶绿素不可缺少的催化剂。如果植物缺铁,就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如花朵失去艳丽的颜色和芬芳的香气,叶子发黄枯萎等。一般土壤中虽然含有不少铁的化合物,但由于土壤的性质、酸碱度、通气性等因素的影响,植物对铁的吸收利用率可能会受到限制。铁在土壤中的比例从小于 1% 至大于 20% 不等,平均约为 3.2%,主要以铁氧化物的形式存在,其中既有二价又有三价铁,并且大多数铁氧化物在土壤颗粒中以不同程度的微结晶形式存在。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有时需要通过施肥等方式补充铁元素,如施用含铁的叶面肥或土壤改良剂,以提高植物对铁的吸收,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
四、铁矿产资源的全球格局
1、世界储量与分布:世界铁矿资源极为丰富。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报告,截止 2004 年底,世界铁矿石储量为 1600 亿 t,储量基础为 3700 亿 t,铁金属储量为 800 亿 t,储量基础为 1800 亿 t。这些铁矿资源在全球的分布并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印度、美国、加拿大、南非等国。这些国家凭借丰富的铁矿资源,在全球钢铁产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例如澳大利亚和巴西的铁矿石以其高品质和大规模储量而闻名于世,成为全球铁矿石市场的主要供应源,其铁矿石出口量对国际市场价格和全球钢铁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2、世界产量与趋势:2004 年世界铁矿石总产量为 14.3 亿 t,较 2003 年增长 15%。从产量的区域分布来看,亚洲产量为 4.35 亿 t,南美 3.15 亿 t,大洋洲 2.32 亿 t,欧洲 2.46 亿 t,北美 0.98 亿 t,非洲 0.56 亿 t。其中,铁矿石产量最大的四个国家依次为中国(3.1 亿 t)、巴西(2.8 亿 t)、澳大利亚(2.3 亿 t)、印度(1.2 亿 t),这四个国家的产量总和占世界铁矿石总产量的 67%。从世界范围来看,未来铁矿石的需求仍将呈现缓慢增长的态势。在近期,铁矿石消费增长的大部分将来自亚洲,尤其是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省以及韩国,这些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钢铁产业的扩张,从而增加了对铁矿石的需求。从多年的进出口趋势分析,全世界铁矿石供需基本平衡并略有富余,尚有一定的出口潜力。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均具备大幅度增加铁矿出口的能力,能够满足国外钢铁生产的需要。据最新资料显示,全球 4 个铁矿石公司(CVRD、BHP、Rio Tinto、Kumba/Ang Io American 公司)仍在继续扩大产量,这将使世界铁矿石供应量大幅增加,也可能会对全球铁矿石市场的价格波动、贸易格局以及各国钢铁产业的发展战略产生深远的影响,各国需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钢铁产业需求和国际市场形势,制定合理的铁矿石资源开发、利用和储备政策,以应对全球铁矿石市场的变化和挑战。
全国服务热线
鲍远成 13816807620
覃青梅 13651785080
伍林秀 13636534559
电话:021-66016710
邮箱:baoyuancheng@126.com
公司:上海香飘防火板制造有限公司
地址: 上海市宝山区沪太路7718号